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灾安置点上的暖心事儿

段君毅(左)忙前跑后地进行志愿服务。
红明村妇女为安置点群众做饭。
5位年轻人为安置点送来爱心物品。
  □文/图  本报记者  韩继旺

  7月18日—24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等地遭遇洪灾,经过连续多日的抗洪救灾,灾情得到控制。在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红明村集中安置点,人们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松懈,青壮年陆续回村展开生产自救,一些老人和孩子依然留守在这里。

  “19号那场雨可大了,我活了60来岁还是第一次见……”从南昌村转移安置在这里的村民田金玉说起当时的情景至今心有余悸。“当天下午,村组干部通过大喇叭广播、微信群通知撤离,我们一家六口就转移到这里了,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热乎饭,安排得挺好的。”

  7月19日、7月23日两次转移撤离,红明村集中安置点共接纳了周边村组2000余名群众,搭建起128顶帐篷,并在村委会大楼集中安置群众,这里成为这场暴风雨中的安全港湾。

  红明村金鼎轩宴会城是受灾群众集中就餐的地方,餐厅的老板刘跃飞从7月19日开始就把他的餐厅腾出来供受灾群众免费使用。“家乡受这么大的洪灾,为受灾群众尽一点微薄之力也是应该的。”刘跃飞说。

  在餐厅后厨,红明村的几位妇女正在志愿帮厨。“前几天人多,我们几个每天来帮帮忙、做做饭,就当献爱心了!”说话间,她们又忙碌了起来……

  7月24日,明安镇色气口子村救灾安置点的村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炖羊肉。令大家感动的是,羊肉的捐献者段君毅也是一位灾民。

  每天,段君毅都要到安置点跟大伙儿唠唠嗑,给大伙儿鼓劲儿、解闷儿,帮着做饭的村民们打打下手。他专门杀了自家5只大肥羊送到安置点给大伙儿改善伙食,安抚大家紧张的情绪。

  “我就想给大伙儿鼓鼓劲儿,改善一下伙食,希望他们能打起精神渡过难关。”他总是开导大家:“只要有人在,什么都不怕,钱以后还能再挣!”

  看到镇村干部们事情多,忙不过来,段君毅主动招呼村里的十多个青壮年一块儿在安置点打扫卫生、搬运物资,维持秩序,有活儿就抢着干。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都竖着大拇指夸他:“老段是我们的‘编外队员’,很称职!”

  这次乌拉特前旗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牵动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以不同形式为灾区人民送上一份温暖,表达一片真情。

  7月25日下午,一辆挂着“抗洪救灾,为家乡人民献爱心”条幅的面包车开进色气口子村救灾安置点,5位年轻人从车上卸下猪肉、猪骨头等物品。围观的群众一边帮忙一边笑着说:“这是把超市给咱们搬回来了。”

  这5位年轻人分别是陈宝、狄福兴、柳海亭、郭向飞、赵龙,他们都是从明安镇走出去的,如今在旗所在地乌拉山镇工作和生活。家乡遭受洪灾后,他们第一时间与村里取得联系,询问眼下最需要哪些帮助。当得知安置点每天有上百号人吃饭、缺少日用品时,他们按需求拉了一个采购单,几个人凑了5000块钱,将物资采买齐全后送回来。

  “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们,我们也该在家乡需要的时候出把力。”几位年轻人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对家乡和乡亲们浓浓的真情和关爱。

  7月28日,包头市韩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维强带领一辆满载榨菜、腌菜等物资的车辆来到受灾严重的明安镇,把价值5000多元的物资捐赠给灾区人民。

  7月29日,一辆满载米面粮油的车辆来到小佘太镇的增隆昌村和广生隆村,这是由乌拉特前旗142名货运司机捐赠的爱心物资……

  洪灾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救灾安置点上的一件件暖心事儿,温暖了众多群众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一线
   第06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读图
   第10版:影像力
   第12版:沃土
救灾安置点上的暖心事儿
多方合力将 “厕所革命”进行到底
“咱的精气神儿更足了!”
企业下岗职工办理 退休需要哪些手续?
把驼产业打造成为绿色富民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