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场别开生面的“书生论剑”

作者:陈华文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周璇

  《书山问道》作为一本文化、文学与艺术书评集,共分4个部分:中国文化观察、西方文化管窥、当代文学浅论、中西艺术初探。在20余万字的书评中,作者陈华文尽情阐发对文化、文学、艺术的见解,他时而理性分析,时而激情陈词,似乎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书生论剑”。

  作者有相当篇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评论。他阅读《中国文化精神》《溯源:中国传统文化之旅》《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起源》《中国的礼乐风景》等近年来出版的著作之后,认为,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首先要厘清何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他同时强调,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中外历史的坐标轴进行纵横分析,方能找准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笔者认为,中国文化精神有很多,但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无疑是勤劳精神。正因为中国人的勤劳,才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族群,这也正是中国走向崛起的利器。

  陈华文始终抱着开放的心态,对于西方优秀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未来的走向,他颇为关注。其实,这种中西比照的阅读,也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具备的方法和向度。在阅读《希腊人:爱琴海岸的奇葩》《时代的印记:文艺复兴三百年》《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等著作后,陈华文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方优秀文化的基因,得益于亚洲和非洲文化的贡献。其实,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在于,西方优秀文化是一个混合体,西方原本没有自身的文化系统,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是在中华大地上独立发展起来的,汉唐的丝绸之路联通东西方后,中华文化进一步汲取了外来文化中的有益养分。

  文学阅读与观察,一直在陈华文的阅读之旅占据重要位置。他不仅关注钱钟书、杨绛、贾平凹、莫言、格非、王安忆、迟子建等名家名作,还对于公众“陌生”的文学作品也读来滋滋有味,并写下诚挚的评论。他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当然要朝“上”看,同时也应该朝“下”看,如果一味围着名家转悠,那这种阅读是偏食的。文学与艺术原本是一家,陈华文在阅读中,对于艺术阅读是偏爱的,这可能和他研习美术多年有关。他阅读高居翰系列中国绘画研究著作、《五百年来一大千》《艺术的故事》《梵高艺术书简》《毕加索传》之后认为,艺术滋养了人文精神,艺术家助推了文明进步,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艺术,若偏离审美标准,或者以“丑”为美,那艺术的本体就不复存在。

  作者指出:真正的好书评,既立足于书,又不拘泥于书,重要的是阐发其独立的思想见解,这是知识生产的第二次创新。读完本书,带来这样的启示:阅读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只要凭着阅读的兴趣坚持读下去、勇敢写下去,一个绚烂的精神世界,就会明晃晃呈现于眼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9版:观察·兴安
   第10版:地方·旗县
   第11版:教育
   第12版:悦读
从扶贫故事见锦绣异彩
■新华热书榜
一场别开生面的“书生论剑”
一部不落窠臼的 畜牧业经济学力作
在对话中叩问历史的谜底
云边那个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