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人与沙的艰难对决、反复博弈中,库布其人探索出“党政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运作、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同时,沙区人民用汗水和心血铸就的“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则成为“蒙古马精神”的具化,鞭策着一代又一代植绿人一往无前。本报今起开设《绿染库布其·亲历》栏目,通过10名不同时期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的讲述,生动展示库布其沙漠的成功治理为沙区人民带来的巨大福祉。
◎高毛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杭锦淖尔乡杭锦淖尔村村民)
我叫高毛虎,是住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一位普通农民。现在家里有2套小二层,3辆小汽车,我自己也没想到,我能从一个穷小子变成富老汉。现在,大家都叫我高总,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百万元户”了。
这些变化还得从2000年说起。初中毕业后,我就在库布其沙漠靠挖甘草、打零工谋生。那年,亿利资源集团说要治沙,我想了想就跟着一起干了,起码每天能领20至30元工钱,比打零工强。
但我这个人爱琢磨,也有点强迫症。我种的树都很齐整,而且成活率也很高。那时候评比成活率,我要不是第一名心里就难受得不行!就这样,我慢慢成了治沙能手,得到亿利资源集团生态项目负责人的认可。2000年到2003年,我共赚到了5万多元钱,家里生活有所好转,也积累了扎实的沙漠治理技术和经验。
2004年,亿利资源集团鼓励有带头能力、有经济基础的农民工牵头组建治沙民工联队,承包生态种植工程。第一年种树,民工联队队长要自己先垫付相关费用,包括购置机械设备,所以风险和压力都在队长身上。
我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能干,就把自己之前挣到的5万多元全部拿了出来,组织了一个五六人的农民工队伍,购置了设备和树苗,先试验性地承包了几十亩地,成为亿利资源集团第一代治沙民工联队队长之一。
一开始,我们还是跟以前一样用铁锹挖沙坑种树。一次,一场大风把前几天种的树全刮没了,我便下决心改进技术。在亿利资源集团技术员指导下,我学会了“水气植树法”。靠着这个技术,我第一次承包就收回了成本,还净赚五六万元,在沙漠里掘到第一桶金。
后来,我承包的工程从几十亩、几百亩到上千亩,民工联队队员也从最初的几人、几十人增加到上百人,年收入逐年攀升到20多万元。
现在,我的公司跟着亿利资源集团走出了库布其沙漠。我和老伴儿各带一支民工队伍,先后去了通辽科尔沁沙地、河北坝上、阿拉善乌兰布和沙漠、西藏山南等地。每个地方的沙地都不一样,但成活率验收时,我每次都必须拿第一,这点我还是很自豪的。截至今年年初,我在库布其沙漠累计承包种树近10万亩。
(本报记者 李文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