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村尝到了葡萄的“甜头”

游客在葡萄园里体验采摘乐趣。
黄河村建起了葡萄采摘园。
黄河村的葡萄长势喜人。
  □文/图  见习记者  郝飚

  九月,已到了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在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一串串圆润饱满的葡萄已挂满藤蔓,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内满是忙碌采摘的身影。在村口的道路两旁,一些村民已经支起了摊点,方便过往的车辆购买葡萄。

  很多市民游客也纷纷走进葡萄园,亲自动手体验采摘的乐趣。“这里葡萄品种多,还特别甜,村里景色也很美,周末带上家人来采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前来游玩的市民吴跃华说。

  黄河村民小组是位于黄河河畔的一个自然村,也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村,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年产量达130万斤。黄河村民小组副组长王胜云告诉记者,全村共有108户居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以葡萄种植为主。“就拿这几年来说,全村种植葡萄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人家能达到一半,平均每户的收入都在7.5万元以上。”王胜云自豪地说。

  在黄河村,王胜云是第一个种葡萄的人,也是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更是村民们的主心骨。1985年,当时只有25岁的王胜云开始种葡萄,因为勤奋好学能吃苦,不到几年时间,他就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以前,村民们大部分以种植玉米为主,看王胜云种葡萄挣了钱,村里人都开始学着种葡萄。在王胜云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黄河村成了令人羡慕的富裕村。

  为提高葡萄种植的品质和规模,2014年,王胜云组织种植户们“抱团取暖”,在村里成立了农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村民们种植葡萄的各环节予以技术指导,在上市的季节将葡萄进行统一销售。如此一来,黄河村葡萄的品质越来越好,渐渐地在乌海市民中树立起良好口碑,到了葡萄上市的季节,驾车来村里买葡萄的市民络绎不绝。“最近这几个周末,平均每天来的市民都有五六十人,村民们都不用跑到村外去销售。”王胜云说。

  过去,葡萄的储藏和运输一直是个大难题,卖不了的葡萄不是烂在地里就是低价贱卖,村民们每年都会因此遭受很大的损失。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海南区投资300万元帮助村里建起了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葡萄集散市场和一个600平方米的保鲜库。保鲜库可以存放40万斤的葡萄,有了它,村里的葡萄就不怕卖不了,还可以反季节销售,增加村民收入。为发展乡村旅游,政府还在村里修建了葡萄观景长廊和葡萄采摘园,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更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游客到村里观景游玩。

  如今,王胜云和村民们为黄河村葡萄设计了统一的外包装,并计划着为黄河村葡萄注册品牌商标。“我们会不断提升葡萄品质,打造品牌,相信我们黄河村的葡萄一定能走出乌海,走向更大的市场。”王胜云信心满满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一线
   第08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9版:草原足球
   第10版:出彩
   第11版:影像力
   第12版:沃土
黄河村尝到了葡萄的“甜头”
让“智慧医院” 更加智慧
奏响蔬菜富民“增收曲”
农牧民如何申请 创业担保贷款?
借势发力 补齐短板 实现区域旅游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