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云:腾格里开发区发展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和机遇优势。境内的4A级通湖草原旅游景区与国家首批5A级景区沙坡头一沙相连,隔沙相望,沙漠直线穿越距离8.3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通湖草原旅游景区正处在这个“大沙坡头旅游圈”内。目前,宁夏中卫市已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我们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借助中卫市发展旅游业的“东风”,将腾格里额里斯镇打造成旅游小镇,把通湖草原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开发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之需、迫切之求、当务之急。
依据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开发区研究制定了《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布局调整方案》,进一步调整完善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及产业布局。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与中卫市政府及沙坡头旅游景区的区域合作力度,建立政府主导型、企业合作型、市场交流型机制,探索建立由中卫市和开发区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旅游经济协商制度。
同时,依托沙坡头景区的知名度,积极为旅游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在区域范围内联营、重组,鼓励企业向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现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方式发展开发区的旅游产业。还要以服务旅游者为目的,整合提升现有旅游资源、交通资源,形成连接各景区、景点的快速旅游交通网络,使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畅通无阻。
刘宏章:腾格里开发区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占云:近年来,开发区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骆驼山岩画等特色,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开发区旅游景区经营项目,形成与沙坡头旅游产品错位、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丰富“大沙坡头旅游圈”的旅游项目,从而以中卫市为营销主战场,积极融入并参与构建宁夏黄金旅游线路战略支点,挤进宁夏旅游团队市场,打造“一日游两省,体验两种文化”的特色旅游品牌。重点推出以“刺陵客栈”为代表的大漠影视旅游产品,以“印象·通湖”为代表的大型实景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以吉普车冲浪为代表的沙漠休闲运动旅游产品,以生态大棚为代表的沙漠生态休闲旅游产品等。同时在策划提升民俗迎宾礼、诈马宴、“神游通湖”大型篝火晚会等演艺作品的基础上,做足敖包祭祀、草原那达慕、草原泼水节等节庆活动文章,打造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此外,以“马兰杯”文学摄影比赛为样板,探索开展“讲好腾格里故事”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挖掘民俗故事、传颂地方经典、开发民族工艺等形式培育一批能够为地方形象代言的旅游产品,积极发挥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经济作用。
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初显,今年截至7月底,开发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1万人次,同比增长4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26%。
刘宏章:下一步,腾格里开发区在旅游文化发展中将如何辐射带动农牧民共赢?
陈占云:旅游发展带动性强、涉及面广、消费潜力大,是带动当地农牧民转产就业、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开发区在旅游发展与牧民致富方面做了大胆探索,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通过成立“党支部+旅游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参与景区的旅游经营服务项目,实现嘎查牧民转产就业、脱贫致富。
今后,开发区将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辐射带动全镇的牧民都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一是鼓励发展规模舍饲养殖业,并与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不但给景区输送旅游项目所需的马匹、骆驼,还给景区供应绿色的牛羊肉,实现“旅游带动牧业、牧业助推旅游”的发展格局。二是旅游企业在逐步扩大规模的同时,专门设立针对牧民的工作岗位,让当地牧民直接到景区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三是引导牧民集中到乌兰哈达新村和文化创业街,围绕旅游发展从事牧家游、土特产和旅游产品的经营销售,促进服务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四是以搬迁历史、移民拓荒精神、农耕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嘉尔嘎勒赛汉镇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业,进一步拉长开发区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