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困难 找志愿者 有时间 做志愿者

包头: 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报包头9月6日电  (记者  吕学先)盛夏,当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袭击包头市固阳县时,一双双援手汇聚,与灾区人民共同点亮希望之光。人们注意到,哪里有需要,哪里便有志愿者。

  从当天开始,傅钰带领的包头市蓝天救援队就连续奋战在搜救现场,为抢险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当晚,爱心人士刘贵军带着3辆餐车赶往张发地村。车子不时陷在泥坑里,相距50多公里的路硬是从晚上走到凌晨。之后,他和几位志愿者每天从清晨5时干到夜里11时,把灾区一日三餐打理得井井有条。

  包头市心理机构志愿者自发实施灾后心理救助;包头市爱心公益协会、包头市鹿城奉献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第一时间送去救灾物资;在失踪人员搜救队伍中,“王三黄河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事实上,中国好人“王三黄河水上救援志愿服务队”、中国好人蓝天救援队傅钰、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陈文学、献血狂人刘嗣东等一大批包头的志愿者早已为人们熟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志愿者群像”。

  “包头市从建设之初便有着志愿服务的基因。”包头市文明办主任盖连玉说,上世纪50年代,一大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志愿落户包头,支援工业基地建设,在戈壁滩上建起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成为包头志愿服务的起点。“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包头人不断传承弘扬、丰富创新志愿精神的时代内涵。”

  文明城市,志愿包头。近年来,包头市着力打造“志愿之城”,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夯实阵地基础、创新品牌活动、嘉许回馈典型、强化制度保障,深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如今,志愿服务已成为群众最广泛的道德实践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达32.8万人,占比15.8%,名列全区第一。

  洪灾后的固阳县下小营子村,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几近崩溃。心理咨询师们引导她做催眠放松,1小时后,这位母亲平静了很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对亲历了洪水灾害、家园冲毁、亲人死亡事件而产生的应激障碍、惊恐发作的个体,进行危机干预心理疏导,保障了灾民的心理健康重建。

  实践证明,只有志愿服务专业化、组织化才能让爱心走得更远。目前,包头市已组建红十字应急救护、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文艺志愿等10支特色鲜明的市直属专业志愿者队伍,全市近千家市级以上文明和标兵单位分门别类组建了医疗卫生、文化传承、教育培训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各级党组织、各社区成立学雷锋队伍430多支。全市90%以上的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点。

  让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推动包头市志愿服务步入有序快速发展轨道。在全区,包头市率先立法实施《包头市志愿服务条例》,率先成立志愿服务学院,率先启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2017年,又创新搭建“志愿包头网络综合服务平台”,让阵地建设实现标准化信息化,初步实现数据分析、培训教育、文化传播、供需对接、项目实施、爱心捐助、嘉许回馈等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此外,包头不断完善嘉许激励机制。支持建立陈文学雷锋工作室、雷锋展览馆、志愿服务宣教基地,发放志愿者津贴、购买人身保险、发放公交卡等回馈,让“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更加鲜明有力。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一种生活方式,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文明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汽车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包头: 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自治区“村(嘎查)企合作” 精准扶贫行动现场观摩推进会 在通辽举行
筑得良巢暖 引来百凤栖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与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