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虚拟仿真技术登上传统蒙医教学讲台

  ◎核心提示

  教育部在今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抢抓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先手棋”,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加速器”。同时提出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

  □本报记者  赵媛

  新学期开始了,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生冯会梅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又想到了一些新的突破创新点,她打算在新学期以更微观的角度,从组织、细胞、免疫等方面探究脊柱椎体的病理改变。“在我的研究课题中,医学科研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虚拟仿真实验占到全部实验的很大比重,虚拟仿真实验确实给研究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创新。”冯会梅说。

  在医学教育领域,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专业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今年6月底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提出要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让做实验不受时空限制

  冯会梅的研究方向聚焦脊柱与脊髓的数字化研究领域,在暑假期间,她利用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反复上手操作了生理解剖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反复操作,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课时和章节的不同多次进行实验,管理员在后台系统根据我们提交的操作给出评分,这些实验对我们的观察、分析、实践能力有很大提升。”冯会梅说。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临床、科研领域实现了很高的应用价值,蒙医学的实验教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自2015年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自治区首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行几年来已经形成蒙医传统疗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蒙医诊断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蒙医骨伤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三大部分,并与之对应地开发了蒙医传统疗法操作虚拟仿真学习平台、蒙医诊断学虚拟仿真学习系统、蒙医骨伤学骨折虚拟仿真学习系统。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实验师乌云格日乐介绍,近几年,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已获得国家专利6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拥有软件著作权3部,年均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0余名,并完成各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本着资源共享的方针,实验中心全面对外开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行网上共享,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蒙医特色仪器设备:让课堂理论知识生动起来

  蒙医脉诊是蒙医学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蒙医专业医学生想要准确掌握和运用脉诊有着相当的难度,而且教师传授给学生更具有难度,学生仅仅从文字和画面上无法感知如何分辨脉象,而研发“蒙医脉象仪研究装置”和“蒙医脉象训练仪”以后,学生不仅能触摸到各种蒙医脉象,也可以反复练习。并且运用“蒙医脉象仪研究装置”实时采集患者的脉象,进一步辨证分析,从而给出病症的诊断,虚拟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变得可感知、可操作。

  虚拟仿真技术运用到教学的同时,也带动了蒙医特色教具模型的研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蒙医学传统理论,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研发了10余种实验仪器与教具模型,并运用到本科实验教学、研究生课题及临床实践中,不仅改进了蒙医疗术实验手段,也填补了蒙医传统疗术器械及操作手段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空白。

  乌云格日乐说:“在蒙医学临床治疗方法中,还有一些传统疗法具有创伤性,只能在患者身上施疗,而学生太多不便集体带到临床上示教,学生更是无法反复进行手法操作练习。蒙医放血疗法就是一种学生很难上手的疗法操作。蒙医上肢部放血脉模型就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上的困难,这种模型外形材质仿真人的皮肤,里面装有手臂浅静脉和静脉附近的动脉、神经走向,进行放血操作后,血液会喷出,放血操作部位皮肤可以更换,经过反复操作练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操作手法。”

  数字医学技术:让医疗贴近个性化定制服务

  “打个比方,如果一位患者遭遇脊柱的压缩性骨折,使原本3厘米的椎骨压缩至1厘米,那么就需要精确计算损失掉的2厘米椎骨中需要注入多少毫升骨水泥来恢复原来的椎骨长度,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数字医学技术,通过CT、核磁等成像技术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二维扫描,三维成像,通过3D打印技术精确还原患者受伤部位周围的血管走向等情况,精确计算出需要8毫升骨水泥,然后从体表注射入相应压缩骨折的椎体内,使其恢复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全部过程都是精确精准的,做到术前精确规划、术中精确定位、术后精确评估。”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李志军教授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数字医学近几年已交叉渗透到了整个医学科技领域,研究内容包括医学影像学研究,数字人与数字解剖学的相关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分析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与管理等各个分支学科。内蒙古医科大学数字医学中心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任务,同时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省级科研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方向涵盖了数字虚拟解剖学、数字骨科学、手术植入物数字化逆向开发、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和蒙医虚拟仿真实验研究等。

  “可以说虚拟仿真技术和数字医学技术是互相补充的。”李志军说。在他看来,数字医学技术未来将是向着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并将与数字软件、虚拟仿真、生物器械研发等多学科交叉,推进现代医学从科研、教学到临床应用的不断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教育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观察·兴安
当虚拟仿真技术登上传统蒙医教学讲台
博物馆进校园
首批“00后”大学生来了!
老师怎么就 读不来新生名字?
参观标本馆
从无到有的乡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