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无到有的乡村幼儿园

  □本报记者  刘志贤

  每当我跟朋友们聊起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这个话题,很多人都很惊讶:“你可是‘80后’,那个年代很少有人没上过幼儿园吧?”

  不过事实的确如此。我出生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农村,虽说也算不上什么小山村,还是一个乡镇所在地,但那时候的教学条件确实是无法与现在比拟的。村里有一所300多名学生、10多位老师的中心小学,至于幼儿园,似乎当时在当地人的头脑里并没有多少概念。只是在孩子们该上一年级的前一年或半年,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小学开设的一个班里,当时大家都把这个班称为“学前班”,其实不过是让孩子们适应一年级节奏的一个班,课上老师并不讲知识,只是看好学生们别磕碰了,训练他们的作息时间,养成课下上厕所的习惯等。记得我在这样的“学前班”上了半年,之后的9月份就直接上一年级了。

  一直到小学、初高中毕业,我似乎都没意识到自己曾经缺失了幼儿园时光。直至到首府呼和浩特上大学,接触了很多其他地方的学生,大家互相聊起来,我才知道原来有些同学上小学之前还上过两三年的幼儿园。

  就在我小学毕业的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的20多年时间里,我家乡的教学条件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当年那个一排平房的小学变成了有3层教学楼、兼具宿舍楼的现代化学校。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家乡也有了幼儿园,而且各方面设施设备都很不错,跟城里的幼儿园没多少差别。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角、舞蹈室等各功能区一应俱全,教室里摆着各种玩具、教具。幼儿园配备了专业的幼儿教师,课程丰富,注重幼儿的全方面发展,挖掘幼儿们的各方面潜能。这个乡村幼儿园规模也不小,现在有10位老师,80多名幼儿。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的幼儿园建好后,还留住了不少年轻人,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小夫妻决定不再外出了,守家在地一方面务农经商尽孝一个都不耽误,另一方面也不担心子女的教育问题了。

  大舅家的表弟就是留在农村的年轻人。早几年,学过厨师的表弟带着媳妇去外地开饭店,一直也不温不火,挣不了多少钱。等到孩子四五岁时,老家的幼儿园建成招生了,表弟一家马上回到村里。孩子上幼儿园了,表弟夫妻俩则在自家临街的门脸房开起了饭店。自己的房子没房租,开销少,再加上种上几亩地,还能照顾已经年老的大舅,表弟很知足,在老家安了心。

  表弟说:“现在咱这儿有幼儿园、小学,质量都也不差,年轻夫妻很愿意留下。就是上初中得到县里去上,到时候我们这些父母们也得跟着陪读去。要是咱镇上再能建起中学,那就更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观察·乌海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教育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观察·兴安
当虚拟仿真技术登上传统蒙医教学讲台
博物馆进校园
首批“00后”大学生来了!
老师怎么就 读不来新生名字?
参观标本馆
从无到有的乡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