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县东部地区以特色化发展模式为重点,重点打造以马铃薯为主的设施农业,以肉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以食用菌、燕麦、茶麦为主的保健食品和以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等4条产业发展链,通过自营式、参与式、就业式、租赁式、投入式等模式,完善项目村利益联结机制35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143户7883人。
该县西部地区在生态移民的基础上,以“集中集约”发展模式为重点,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6户2051人,建设集中安置点48个。同时,深入分析贫困村资源禀赋,打破现有行政区域界限,跨村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特色产品的异地产业覆盖“飞地”模式,组织引导贫困户利用资金、土地等资源资产投入各类经营主体,通过资产收益将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有机链接,贫困户累计受益812.54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该县南部地区以“差异化”发展模式为重点,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围绕生态旅游观光、群众增收致富两条主线,推动“乡村振兴旅游+扶贫”融合发展,以旅游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变“输血”为“造血”,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圈户发展家庭养殖种植、到产业基地务工、参与生产经营等多种渠道增加收入,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