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猫冬”到“忙冬”

  从“猫”到“忙”,一字之变,体现的是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转变,必将为实现农牧业强、农牧民富、农牧区美的愿景增添正能量

  □李振南

  “猫冬”这个说法,源自北方,形容冬天的人们就像猫一样,在天寒地冻时懒得往外跑,老老实实在炕头趴着。“猫冬”在农区比较常见,这和北方寒冷气候较长有关,也和过去生产经营形式比较单一,农闲时节无事可干有关。

  锹头不用就会生锈,人如果长时间懈怠不动也容易生事儿。“猫冬”状态下的农村,过去常见的景象是:一些人聚在一起,有的打麻将、推牌九、喝烧酒,不干正事儿不说,还可能把一年的积蓄都扔在赌桌上;有的“张家长李家短、三只蛤蟆五只眼”的扯闲篇儿,整天家长里短、搬弄是非……凡此种种,不仅与个人成长无益,也容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如今的农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农民从“猫冬”变成了“忙冬”,忙的是学习、忙的是挣钱、忙的是健身,在忙碌中放飞梦想、成就事业。从“猫”到“忙”,一字之变,体现的是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转变,必将为实现农牧业强、农牧民富、农牧区美的愿景增添正能量。

  其实,一些农民之所以一到冬天就没事儿干,不是不想干,而是不知道该干啥。农闲时节也是充电的最好时节,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借助草原书屋、科技下乡、互联网等便利条件,认真学习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和生产经营经验,提高自身素质,谋划致富之道,来年必将会大显身手;相关部门也应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为农民“充电”铺路架桥,特别是在“充电”的方式和内容多搞创新,将农民最期盼、最急需、最适用的技术送到家门口,让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专业、技能更加先进。

  致富经上,勤字为先。笔者注意到,我区不少地方的农民正忙着赚“反季节钱”: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妇女们利用一双巧手进行刺绣,挣起了手艺钱;在多伦县温塘河村,村民们足不出户,编制艾草产品换钱,还形成了完整的特色产业链;在卓资县梨花镇榆树营村,村民们在农闲时节去奶片厂当起了工人,每月都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可见,要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还得从产业入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搞多种经营,重点发展人口参与高、投资小、见效快的特色种养殖业,让农民即便是在农闲时节也有挣钱的地方,不用再待在家里无所事事。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如果说让所有农民在农闲时节都去学习,都去挣钱,这也不太现实。辛苦了大半年,想要在冬天休息一下也无可厚非,关键是休息的方式方法得与时俱进。如今,很多农村乡镇都有文化活动室,一些地方还有“文化大院”“文化户”以及民营剧团,如果能加入其中,唱唱歌、跳跳舞,既充实精神,又强身健体,难道不比“猫”在屋里强?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基层文化活动平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扶持引导民营剧团、演出队,乡土文化能人,最大限度地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让他们在农闲时节能够更好地享受“文化大餐”。

  当前,我区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正当中流击水、不进则退,脱贫攻坚正值攻城拔寨、激战正酣。当此关键之时,我们不能因为冬天到了就懈怠,要摒弃“猫冬”的思想,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一鼓作气地善作善成,用等不得、慢不得、松不得、停不得的担当和作为,走好改革开放这步棋,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收藏
   第07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8版:要闻
   第09版:小康图景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从“猫冬”到“忙冬”
不要被“时间”放弃
让自媒体规矩起来
辣语
“假调研”
送到还须送好
优化营商环境要树立需求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