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峁起伏似涛涌 烽台列阵若星连

——内蒙古境内长城系列之北宋烽燧线
宋代丰州故城挺立于山梁上,周围沟壑幽深,梁峁起伏
古城内的陶片和砖瓦块
城墙上的擂石
丰州故城西城南墙
油松王
准格尔旗二长渠宋代烽燧遗址
  □文/图  本报记者  阿荣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文明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内蒙古拥有丰厚的长城文化资源,调查总长度7570公里,现存战国(赵、燕、秦)、秦、汉、北魏、隋、北宋、西夏、金、明等11个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址,分布于12个盟市76个旗县。

  本版特别推出“内蒙古境内长城遗址”系列,现已刊发赵北长城、金界壕、明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长城、燕北长城、隋长城7期。本版今日带您在准格尔旗连绵起伏的山梁上,领略北宋烽燧线的深邃苍凉之美。——编者

  烽燧与古城的千年守望

  初冬时节,在准格尔旗南部,行走在沟壑纵横、梁峁交织、山路逶迤的高原,那些与黄土浑然一色的烽燧,呈圆锥形立于一道道山梁之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俯瞰丘陵沟壑。站在一座烽燧上,方可望见另一座烽燧,古城、古道尽收眼底。这便是内蒙古唯一的一段宋代长城——北宋烽燧线。

  沿逶迤崎岖的土路,探寻北宋烽燧和古城。在纳日松镇二长渠村一道高高的山梁上,著名的二长渠烽火台遗址凝然静立。迎着一阵阵凛凛之风,遥望烽燧和古城的残垣断壁,仿佛看到当年这里烽烟四起、旌旗摇曳的场面。二长渠烽火台遗址的表面已长满蒿草,顶上2棵沙柳随风摆动。烽火台为黄土夯筑而成,轻轻拨开蒿草,夯层依然可见。“在纳日松镇,先发现25座烽火台,后来又陆续发现19座烽火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准格尔旗文物管理所所长王永胜介绍说。

  44座烽火台由南向北分布于纳日松镇的羊市塔、纳林庙、松树墕、川掌、大路村、李家渠、布尔洞沟、四道敖包、五字湾、石窑沟、双山梁等村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烽燧线。据了解,烽燧均由黄土夯筑,底部直径8-20米,高4-16米,夯层厚0.08-0.2米。“公元1061年,宋朝为加强军事防御,在这里修复丰州城垣,新筑了保宁砦和永安砦,修筑了几十座烽堠(烽燧)。”王永胜说。

  在烽燧线东南,分布有3座宋代城址,那就是丰州故城、永安砦和保宁砦。永安砦位于丰州故城正西,保宁砦位于丰州故城正北,永安砦、保宁砦距丰州故城均为7公里,永安砦、保宁砦相距10公里,构成犄角之势。

  从二长渠烽燧遗址向东南望去,宋代丰州故城依山势而建,由东、中、西3个城组成,平面呈不规则形。东城西墙距中城东墙50米,中城和西城相接。东城东墙中部设门,外加筑瓮城。中城南墙中部设门,外加筑瓮城。3个城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垣东、北、西三面临沟,沟壑幽深,易守难攻。据介绍,丰州故城东西全长850米,南北宽约250米。城垣夯筑,夯层厚约0.7-0.15米,基宽约10米,城墙现存高度2-7米。

  “五代时进入准格尔的藏才族王承美藩部,曾在今纳日松镇二长渠盘踞。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王承美归宋,筑城,宋赐其城名丰州,与府州(今陕西省府谷县)、麟州(今陕西省神木县杨家城)构成‘河外三州’,固守宋朝北边。” 王永胜说。

  从丰州故城西城南墙的豁口进入古城,陶器、砖瓦的残片俯拾皆是。让人惊喜的是,在与二长渠烽燧较近的丰州故城西城城墙上,看到了较多大小不一接近圆形的擂石。“擂石是从高处推下撞压敌人的石头。这些擂石都是就地取材磨制而成。”纳日松镇长城保护员杨占权说。

  “在丰州故城附近的古墓中,曾出土墨书‘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的陶罐。3座古城中的陶片、瓷片和砖瓦块等与各个烽燧附近采集的遗物基本相同,均为宋代和西夏文物。3座古城的夯层厚度和夯筑方法与烽燧也基本一致。” 王永胜说。

  一座座烽火台的预警,永安砦和保宁砦的护卫、丰州故城的坚守,形成了一条宋朝针对西夏和辽的军事防御体系。

  内蒙古唯一的宋代长城

  在纳日松镇松树墕村一座烽燧的不远处,一棵宋神宗熙宁年间自然所生的油松,傲立于有沙的黄土高岗上。油松迄今约有932岁,为中国油松之冠,故称“油松王”。仰视油松,松干挺立,松枝虬曲,松针氤氲,伞盖蓬勃,松果累累,松涛殷殷。“鸟瞰油松,形似八宝,状如莲花。这里干旱少雨,四周丘陵起伏,植被稀少,唯有这棵大油松岿然高耸,苍翠挺拔。油松王既是生物科研之标本,又是这里历史沧桑的见证。”油松王旅游区管理站副站长李存师说。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记载,宋辽金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中部等大部分为西夏领地;东北部的今达拉特旗、东胜区、准格尔旗被辽占据;准格尔旗南部属于北宋管辖,为宋丰州属地。

  据史料记载,唐、宋、西夏、辽、金、元,都曾在今内蒙古地区设置过丰州,其中,唐丰州城址在今巴彦淖尔市,辽、金、元丰州城址在今呼和浩特市,宋、西夏丰州城址在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丰州之名,源于辽丰州天德军。

  宋太祖时期,藏才族首领王承美被任命为丰州衙内指挥使,开始兴筑丰州城,由于土地贫瘠,依赖朝廷供给,30年后,丰州城才筑成。王承美在对辽作战中取得多次胜利,宋真宗时期,宋朝升任王承美为丰州刺史。公元1038年,西夏建国,李元昊称帝,公元1041年,西夏攻陷丰州,丰州归西夏。1061年,宋仁宗趁西夏政局不稳,出兵收复丰州,以郭霭为内殿承制知丰州,加强军事防御,修复丰州城垣,并新筑了保宁砦和永安砦,修筑了几十座烽火台。北宋末年,西夏与金相约攻宋,1129年,丰州归金朝。1146年,金将丰州赐予西夏。西夏灭亡后,宋、西夏丰州再未建制。

  “北宋烽燧线是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发现,也是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我国宋代长城分布非常少,见诸报端的只有山西省岢岚宋代长城。准格尔旗北宋烽燧线作为内蒙古唯一的一段宋代长城,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北宋烽燧线与丰州故城及相关宋代古城,对于研究鄂尔多斯北宋、西夏、辽、金的社会发展史、关系史、民族史、战争史、长城史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急需加强保护。”王永胜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境内长城系列之北宋烽燧线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刊
   第06版:我们的故事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彩虹
梁峁起伏似涛涌 烽台列阵若星连
百年蒙古包
小镇里的草编业
烽燧报警与驿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