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代青铜熨斗

  □王继军

  这是一件汉代青铜熨斗(如图),全长29厘米,高3.7厘米。该熨斗由两部分组成,圆腹部分为斗身,直径达13.5厘米。斗柄握手处设计成龙头形状,采用镂空手法,上面的牙齿及鼻孔清晰可见,威武生猛;长柄中部刻有铭文,内容为4字阳文篆书 “长宜子孙”,清晰可辨;斗柄与斗身连接处,设计更加巧妙,为一猛兽张口咬住斗身,浑然天成。

  熨斗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淮南子》里传说“炮烙始于斗”,文中注解:“斗,熨斗也。纣王见熨斗烂人手,遂作炮烙之刑。”可见商代的熨斗是一种刑具,专门用于熨烫人的肌肤。从汉代起,熨斗开始用于熨烫衣服,并在明清时期得以盛行。古代对熨斗的称呼多样,除了宋代《太平御览》中有“火斗曰熨”的说法外,金斗、煴斗、北斗、钴鉧等也是熨斗的别称。

  据专家考证,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汉魏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有宽口沿的圆腹及长柄,外表很像一只没有脚的平底锅。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便可使用。宋代以后,熨斗逐渐演变,手柄变短且留有孔洞,用来安插木头把手,防止导热后手无法握住。形状也开始多样化,沿口外形有圆形、官帽形、花瓣形、七边形等。清代末年,熨斗出现提梁式把手,可以从上往下用力,压住衣服熨烫,是现代熨斗的雏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先锋
   第08版:收藏
国宝黄玉龙险些成烟嘴
《进步日报》: 新中国第一个 “五一”节专号
《柳塘归牧图》
清代玛瑙童子 荷叶笔洗
汉代青铜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