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约乌兰毛都 共享草原盛会

——2019兴安盟那达慕大会侧记
身着民族服装参加草原盛会。
千人舞蹈《吉祥安代》。
萨础里队。
传统奶食品展示队。
展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场景。
少数民族服饰队。
斗志昂扬的弓箭手。
手持苏力德展现牧民风采。
骏马追风。
德德玛演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精彩的文艺演出点燃草原狂欢夜。
布鲁比赛现场。
农牧民欢聚那达慕。
祝福祖国彩车队。
  □胡日查 高敏娜

  一碧千里翠连天,玉带蜿蜒佑兴安。在这个草原最美的季节,素有“天堂草原”之称的乌兰毛都草原,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8月9日—12日,2019兴安盟那达慕大会在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举行。本届那达慕大会以“相约乌兰毛都大草原,共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为主题,由兴安盟委、行署主办,科右前旗委、政府承办。

  身着节日盛装的牧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用草原儿女特有的方式,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悠扬的马头琴声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回荡,欢乐与祥和洋溢在共赴草原盛会的每一张幸福笑脸上……

  绿色兴安如诗如画 草原儿女意气风发

  草原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在千百年薪火相传中孕育了那达慕这一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精粹。“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过来的,即体育、游艺的意思。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这是草原人民的盛大节日,也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盛会。数百年来,那达慕一直在兴安盟大地传承发展,积淀和孕育了厚重的兴安盟特色文化,已然成为见证民族地区光辉发展历程,体现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精神盛会。“我们一家专程从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赶过来,那达慕是草原儿女的盛大节日,我们一定要参加。”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游客齐巴特尔领着妻子和一双儿女早早来到现场,不想错过任何一场精彩激烈的比赛。

  有着蒙古族“男儿三艺”之称的摔跤、射箭、赛马竞技比赛是那达慕不可缺少的项目,也是最受群众喜爱和关注的项目。

  摔跤,又被称为“搏克”,蒙古语是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在搏克比赛的报名处,记者见到了只有6岁的呼德尔扎那。虽然是全场年纪最小的搏克手,但呼德尔扎那却已是参加过3次那达慕大赛的“老将”了。他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套裤,跟着同是搏克手的爸爸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做着最后的准备。“因为我非常喜欢搏克,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成为搏克选手,想通过这种方式带孩子感受蒙古族搏克文化的魅力。”呼德尔扎那的爸爸斯琴毕力格告诉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一些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精骑善射是牧民的绝技。在今年的那达慕上,扎赉特旗的蒙古族汉子郎铁岩带着自己精心驯养的两匹蒙古马“尼苏格”和“哈拉塔尔”来到赛场。“‘哈拉塔尔’在昨天的5000米走马比赛里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尼苏格’要迎战第二天更激烈的比赛。”

  郎铁岩自豪地告诉我们,作为蒙古族人,他与蒙古马有着深厚的缘分,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共通。“我十几岁就开始养蒙古马了,家中养了20多匹蒙古马,这些马通灵性,重感情,每一匹都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我给它们都起了好听的名字。蒙古马有很多优点,耐力强,冬天在一尺深的雪地里都能行走;抵抗力强,不生病;容易饲养。近几年,兴安盟以马为主角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逐渐增多,让蒙古马——这个草原上的精灵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几年举办了很多传统的赛马项目,给这些蒙古马和像我们这样热爱马的牧民提供了一个机会,我感到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郎铁岩坚定地说。

  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不仅仅是力与美的呈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更是全面地展示了生活在草原上牧民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成为民族文化交流、草原文化传播、活跃农牧民文化生活、展示旅游特色文化的主要形式。为期4天的那达慕精彩纷呈,除了“男儿三艺”传统体育项目、还有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露营大会、篝火晚会、《相约乌兰毛都 共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乌兰毛都草原之夜》《多彩非遗·美好生活》《草原上的“胡尔齐”》4场精彩文艺演出,让游客充分领略乌兰毛都大草原的魅力,体会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蒙古族服装服饰手工艺品大赛现场,萨日娜传统服饰、红格尔儿童民族服饰等20种服装服饰组合集中亮相,为大家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科右前旗妇联主席徐东华介绍说:“此次大赛分为现代服饰和传统服饰,共有80多个队伍报名参赛,希望通过服装服饰大赛,展示出蒙古族服饰的风采,在传承中创新,让人们领略蒙古族传统文化习俗。”

  当20余位身材窈窕的满族少女踏着小巧精致的花盆底鞋、穿着绣工精巧的旗袍、梳着端庄的旗头、面带复古的妆容、伴着美妙舒缓的音乐惊艳亮相在兴安盟那达慕民族服装服饰比赛的现场时,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我们在深入挖掘满族传统服饰内涵、传承满族服饰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了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和纹饰,还特意拜访了科右中旗的绣娘,向她学习蒙古族刺绣的技法。这样,我们的作品就更加多元,款式大气、线条更流畅。”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代表队白贺喜格陶特格自豪地说。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积极促进文旅融合,以繁荣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兴安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隋维钧说。

  一代又一代草原人民的传承和发展,让那达慕经久不衰,成为点缀在这片辽阔草原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民族团结守望相助 多元文化异彩纷呈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考察内蒙古时指出,“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兴安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林俗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各民族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进一步彰显,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无疑是那达慕上最靓丽的风景。

  布鲁蒙古语意为“投掷”。在古代狩猎中,此物使用方便、命中率高,是蒙古族猎手必备工具,也是与敌人作战时的重要武器。现在,投布鲁已被列为那达慕大会的正式比赛竞技项目。

  “娶了蒙古族老婆后,我也迷上了投布鲁。”哈萨克族小伙库里巴合提在6年前迎娶了兴安盟扎赉特旗姑娘娜仁托娅,如今已是令人羡慕的四口之家。“受老婆影响,我越来越喜欢蒙古族文化,我已经连续3年参加兴安盟那达慕了,我特别喜欢布鲁飞驰的声音和各民族兄弟姐妹相聚欢庆的氛围。”

  库里巴合提和妻子娜仁托娅现定居山东省青岛市,经营民族旅游文创产品生意。据娜仁托娅介绍,民族文创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部分产品还远销欧洲。文创产品的开发促使她不断挖掘和学习蒙古族、哈萨克族、朝鲜族、锡伯族等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在挖掘、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她也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娜仁托娅说。

  在去年的兴安盟那达慕射箭赛场,一位身着警服、佩戴党徽的参赛选手特别引人注目。他在赛场上箭无虚发、没金铩羽,在比赛间隙,他还帮着疏导观众、维持秩序。这位就职于科右前旗公安局桃合木派出所的蒙古族民警叫玉龙,从小就有“神箭手”的称号。可今年,笔者来回找了好几圈,都不见这位神箭手的踪影。“好!”一声高亢的喝彩声吸引了笔者的注意,顺着喝彩声寻去,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背着剑弓向笔者走来。“今年所里的同事主动请缨帮我执勤,我可以专心的享受比赛啦。”玉龙口中这位主动请缨的同事叫王文涛,是平日里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汉族同胞。“今年局里本就加大警力投入,确保大会取得成功,我自然要主动帮玉龙大哥解决后顾之忧了!”王文涛说。

  “玉龙,成绩不错啊!”穿棉布大襟长袍、宽边开衩袖口的达斡尔族壮汉哈丹巴特尔迎面走过。哈丹巴特尔家住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玉龙8年前在射箭赛场相识。“那达慕就像一个约定,草原上的兄弟们每年相聚一次,切磋射箭技艺,分享一整年的高兴事儿。”哈丹巴特尔说。

  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迁徙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多种文化交流交融的舞台。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既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没有江河的地方,达斡尔人不安家;没有流水的地方,不长柳蒿芽……”暮色四合,篝火点燃,哈丹巴特尔品尝着乌兰毛都特色美食,举起马奶酒,给一年未见的草原兄弟唱起了民谣……远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的标语清晰闪现,以繁荣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初心历久弥坚。

  (本版图片均由胡日查、王永生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19兴安盟那达慕大会侧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观察·乌海
   第10版:悦读
   第11版:文摘
   第12版:观察·兴安
相约乌兰毛都 共享草原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