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保护与脱贫 攻坚的互促双赢

  □杨建林

  近年来,磴口县脱贫攻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以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互促双赢模式提高扶贫实效和脱贫质量,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解决贫困户增收问题。磴口县的比较优势是土地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最现实选择。磴口县传统种植业以种植玉米、葵花、小麦、葫芦为主,单位土地产出低,经济效益差。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地膜、农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大水漫灌式耕作方式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发展设施农业,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收益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化肥、地膜、农药的使用,还可以节约水资源。特别是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经济效益明显,抗自然灾害能力增强。近两年,扶贫资金的投向逐步向设施农牧业转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种植项目,在2019年均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渡口镇东地村2018年实施200亩大棚种植甜瓜项目,周边贫困户仅在项目建设和经营管护中的打工收入就达到了30万元,大棚两茬种植亩均收入12000元。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约为2.8万亩,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万多亩。

  科学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每年向黄河输沙约7700万吨。乌兰布和沙漠的综合治理和科学开发是磴口县生态保护和县域经济振兴面临的最大课题。保护好治理好乌兰布和沙漠,对建设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阻止西沙东移、保护黄河及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乌兰布和沙区生态环境呈现从局部好转到整体遏制的良好局面,已有280万亩得到绿化。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0.56%,林草覆盖率达到37%,全县沙尘天气由1984年的146天下降为2016年的31天。乌兰布和沙漠向黄河的推进由2010年的12.64米下降为2016年的1.87米。

  防沙、治沙、用沙需要林业、水利、农牧业、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的通力合作,精准扶贫中“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也要求行业部门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因此,从体制机制方面讲,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整治开发与精准扶贫开发是完全吻合、高度一致的,相关行业、部门都承担脱贫攻坚任务,都有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可以使沙漠综合治理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如,利用乌兰布和的太阳能资源,推动绿色能源建设,引入上市光伏企业,建设集中式的光伏电站和光伏产业园区,依托光伏产业园区建设扶贫易地搬迁的集中安置点光伏小镇,可以集中安置70户左右的生态脆弱区迁出的精准扶贫户、30户随迁户,全县有298户精准贫困户可以享受光伏发电每年每户3000元的补贴。以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打造乡村旅游点,带动旅游点周边贫困户发展餐饮等旅游服务项目。通过电商平台帮助贫困嘎查村销售农畜产品,带动周边农畜产品销售以及贫困户增收。全县有390名贫困人口在生态公益岗位从业,人均每年增收9000元。政府在实施通道绿化中流转土地,带动178户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

  全力打造绿色、有机、无污染农畜产品区域品牌,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磴口县将乡村振兴、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乌梁素海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等工作结合在一起,增加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的供给,计划到2020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要占到总播面积的45%,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要占到30%。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利于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实践证明,生态扶贫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反贫困的有机结合,是经济水平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利用自身生态优势加速贫困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转变扶贫开发理念、创新脱贫攻坚减贫模式的重要举措。(作者单位:自治区驻磴口县脱贫攻坚总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论道
   第08版:评论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生态保护与脱贫 攻坚的互促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