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优先 初心如磐 准格尔旗绘就绿色发展宏图

黄河大峡谷。
  □郭成

  七十载踏歌而行,新时代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准格尔旗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从一穷二白,百业待兴到高质量发展,踏绿而行,实现了从国贫旗到全国百强县的伟大跨越,一个前景广阔、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的准格尔正在阔步前行。

  全旗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打造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大路工业园区,科技创新与生态资源结合产生的效益逐年呈现,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435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938亿元,增长了2.1万倍;财政总收入由1949年的4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246亿元,增长了61.5万倍。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准格尔人还积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拓展,目前全旗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打造了4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荒山一片向绿树成荫的蜕变

  辽阔的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建设好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是内蒙古的重大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准格尔旗委、政府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付出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历史上“七山二沙一分田”的准格尔如今已是青山绿水,旧貌变新颜。

  在准格尔旗曾经有一首流传久远的漫瀚调蒙古族民歌叫《哈拉津达坝》,意思是“光秃秃的山梁”。行走在光秃秃的山梁上,几十里路看不见一棵树,烈日炎炎之下,连个庇荫的地方也没有。自秦汉以来,准格尔旗就有大量人口迁徙,树木作为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源,因人类活动和过度樵伐,日益枯竭。加之准格尔旗位于我国西部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其低下,一旦被破坏,很难自然恢复。1949年,准格尔旗森林普查,原始天然次森林1556公顷,零星杨柳花果树336公顷,灌木3828公顷。林木面积总计5720公顷,占准格尔旗7692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0.74%。

  为了抵御残酷的生存环境,准格尔旗人民行动了起来。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拉开的。位于该旗西部的四道柳乡、暖水乡,率先开始整乡动员,全民上山植树,一时间,山上山下人声鼎沸,鱼鳞坑漫山遍野。紧接着,各乡镇普遍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全民义务植树声势浩大,造林面积井喷式增加。截止到20世纪末,准格尔旗森林面积达到20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52%。

  进入21世纪,准格尔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历史机遇,把生态建设放在全旗工作的重要位置,及时提出建设“绿色大旗”的奋斗目标,又一次加快了植树造林的步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如期推广,陆续完成生态造林163万亩,飞播造林45万亩,封山育林63万亩。2007年,准格尔旗启动城镇区、园区、景区、矿区、通道区、林片区“六区”重点绿化工程,完成高标准造林绿化30万亩。党的十八大以来,准格尔旗贯彻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准格尔”的发展目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18万亩。21世纪是准格尔旗林业建设投入最大、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全旗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18.52%,提高到2018年的35.3%。18年间,森林覆盖率以平均每年0.9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在加大林业工程建设的同时,准格尔旗引导企业和农民建设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使植树造林进入良性互动发展。通过杏仁露饮料企业、沙棘饮料企业的带动,准格尔旗实施百万亩杏树林、百万亩沙棘林项目。生态改善,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了良性互动循环。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已被缚住,准格尔旗治沙造林长缨是什么?是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持之以恒;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重大项目的落实;是治沙造林队伍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是广大群众的全面动员和积极参与;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充分利用了当地雨热同季的气候条件。

  “羊煤土气”朝绿色经济的转型

  “1958年的准格尔旗,工业经济非常落后,只有水泥厂、硫磺厂和电厂,后来逐步出现了一些电石、炼铁等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现在,咱准旗已经依托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工业园区构建起了煤炭、煤化工、煤电铝、陶瓷四大产业集群。至于煤矿,准旗在改革初期有600多座小煤矿,那个时候往外运煤的情景你们想都想不到,人钻进煤窑里往出拉煤,后来有了毛驴车,再后来就是汽车、翻斗车,直到现在的输送带,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熟谙准旗工业经济发展变迁的陈先生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幅准旗工业经济旧貌换新颜的图景,犹如一个气势磅礴的延时摄影作品,每一帧都代表着一次准旗工业经济的巨变。

  在准旗工业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之一当属1990年4月21日,我国最大煤炭开发项目——准格尔煤田的开发建设。以准格尔煤田的开发建设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带来的红利显而易见,不仅塑造了准旗煤炭工业化的雏形,也极大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据资料显示,当时准旗70%的财政收入来自准格尔矿区;同时也带动了地方小城镇的建设,薛家湾镇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中小城镇。

  经济的长足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富足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曾被冠以“羊煤土气”之称的准格尔人意识到,准格尔旗的经济发展,必须由传统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转型。

  1999年准格尔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准旗走上了生态立旗,绿色转型的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准旗立足丰富的煤炭资源,依托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和大路工业园区两个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依靠煤”到“依托煤”,从“一煤独大”到“多点支撑”,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准格尔旗沿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改革之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全旗高质量发展。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北部,是鄂尔多斯东大门,被黄河环抱于“几”字湾内。园区始建于2005年,总体规划已经获得鄂尔多斯市政府批复,工业区规划建设面积140平方公里。其中,煤化工基地面积7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二甲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及下游精细化工产业;煤电铝循环产业基地面积6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煤——电——铝及下游产品深加工产业。

  园区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先后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创业基地和自治区级绿色园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工业园区之一,是国家规划布局的4个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内重点建设园区之一。

  目前,大路工业园区共引进工业项目68个,其中建成项目39个,在建项目1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8个,拟建项目10个;基础配套项目开工建设1个。园区已基本形成品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实现年工业总产值523.5亿元。规模化生产较为突出,已形成煤化工总产能(包括副产品)460万吨,分别为煤制油16万吨、煤制甲醇210万吨、二甲醚1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52万吨、稳定轻烃19万吨、乙二醇12万吨、聚合氯化铝10万吨、氯烃5万吨、精制蜡12万吨和聚烯烃60万吨。园区配套及其他产业发展也有较大提升,主要有多晶硅5000吨、催化剂1.5万吨、电力2×300MW、煤炭1200万吨和压力容器6万吨等。

  下一步,大路工业园区将着力推进创新引领和绿色转型,不断提高资源转化利用率,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以“鄂尔多斯煤”为依托,以洁净煤化工开发企业为载体,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为保障,通过发展现代煤化工及下游产业和煤电铝两大产业,重点发展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合成氨尿素的深加工产业,以及煤化工相关的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和煤电灰铝及建材一体化循环产业、煤化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等。

  深厚底蕴向文旅名城的升华

  近年来,准格尔旗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全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准格尔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景观独特、种类较为齐全。蒙汉杂居的文化交融与发展构成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漫瀚文化等丰富多彩、独特的地域文化。先后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准格尔旗“中华诗词之乡”和“全国文化先进旗”。拥有漫瀚调、骡驮轿、灯游会、油松王祭祀、准格尔召经会等旗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23项,拥有十二连城古城遗址、寨子圪旦遗址、准格尔召油松王等各级文化保护单位220处。在全国10大类95类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准格尔旗有7个主类、14个亚类、29个基本类型、51个(类)资源单体。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黄河峡谷险峻巍峨,被誉为“黄河三峡”;油松王树龄已近千年,为国内罕见;准格尔召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目前现存最大的召庙建筑群,是研究藏传佛教文化的活化石;阿贵庙原始次生林和水镜湖景色怡人、别具风采;准格尔露天煤矿为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全国最大的煤化工基地、中国北方“瓷都”建设初具规模,加上色彩斑斓的砒砂岩地质景观,共同构建了发展文化旅游的资源基础。

  准格尔旗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推介,加快构建全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实品牌创建,着力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打造一批特色文旅品牌项目,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加快推进黄河大峡谷景区项目建设,策划丰富旅游产品,启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力争将黄河大峡谷打造为该旗旅游核心吸引地。

  推动文旅标准化建设。指导萨瓦纳大酒店、生力国际饭店等创建四星级饭店,鼓励购物餐饮企业打造旅游购物示范店、特色旅游餐馆。加强志愿者、导游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各要素环节的服务质量。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扶贫。完善乡村旅游服务功能,继续打造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市级旅游典型示范户,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提升全旗农牧家乐服务水平,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施精准营销战略。主动融入呼包鄂旅游营销格局,持续开拓重点客源市场,继续在晋陕蒙、京津冀地区做好宣传推介工作。

  截至今年5月份,准格尔旗接待游客62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7%。准格尔旗已经形成“一河一城一峡”(黄河、长城、黄河峡谷)、“一塔一岩一文”(包子塔、砒砂岩、漫瀚文化)、“一沙一地一带”(库布其沙漠、黄河湿地、砒砂岩带)、“一王一召一曲”(油松王、准格尔召、漫瀚调)的旅游资源主体,成功举办了杏花节、漫瀚调艺术节、油菜花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多种节会活动。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节会活动,准格尔旗重点打造特色旅游、全域旅游,不仅扩大了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更吸引了大批游客,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多赢的局面,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准格尔旗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建功新时代
   第08版:建功新时代
生态优先 初心如磐 准格尔旗绘就绿色发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