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山深处的绿色接力

  □本报记者  施佳丽

  凌晨5点,马鞍山林场望火楼的灯光准时亮起,绑好护腿、穿上大衣、带上皮帽,“护林父子兵”王海明和王禹韩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

  马鞍山林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中南部,分为5个营林区,王家父子负责的是马鞍山景区片区,每天需要巡山路数十公里。在45人的管护队伍里,他们是唯一的一对护林父子。父亲王海明54岁,从事护林工作已有34个年头。从他由父辈手中接过护林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承诺要一辈子守护好这片林子,做森林的安全卫士。如今,26岁的儿子王禹韩接过接力棒,成了一名护林新兵。

  “你看,这个区域是防火重点,容易起明火;那一片新造的林子,要注意病虫害防治……”每隔一小时,他们都要用望远镜观测一次,这也是王海明向儿子传授宝贵经验的重要时刻。

  零下20度的气温,伴着凛冽的山风,王家父子一路走走停停。今冬下雪次数比较多,他们爬坡趟沟,巡山全靠两条腿,脸和手冻肿、腿脚被树枝划伤是常有的事。最近,他们巡山的最后一站是到交界点看看景区封闭线是否安全牢固。待他们晨巡归来,出发时倒入杯中的热水已经成了冰坨。

  王禹韩坦言,山林防护是一项极其辛苦的工作。由于林场面积较大,场站的物资车有时无法及时运送,王禹韩就提着25公斤重的水桶徒步往返,年轻的他也要走走停停好几次,最累人的就是走望火楼前的那段上坡路。

  望火楼里没有暖气,冬天只有一些耐储存的土豆、白菜等食物……“跟老一辈林业人比起来,现在条件好多了,那时候上山路更难走,风餐露宿是常事,冬饮雪水夏饮泉水,更不容易。”王海明感慨地说,“之前这一片山都是光秃秃的,眼前的绿色来之不易啊,再难我们也得守护好。”

  在深山里,护林员自己把控的工作时间依据工作内容而定,从天亮到天黑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对他们而言,这里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守护这片山林,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从1962年建场至今,马鞍山林场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直到如今的1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8%,这离不开三代马鞍山护林人的绿色接力。

  “站在山顶,看看这片林子,再想想日渐增多的野生动物,就不会觉得疲惫了。”沉默的大山和莽莽林海给年轻人带来了内心的安宁,“责任”二字已深深烙在了王禹韩的心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先锋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北国风光
   第12版:建功新时代
毛乌素沙地穿上“草绳披肩”
新增天保工程 森林管护面积800万亩
“住进幸福院,心里踏实了”
“草原管家” 很暖心
多措并举 强化储备粮管理
◎消息树
星级管理 助力脱贫攻坚
大山深处的绿色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