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有事儿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

——党员志愿者在行动纪实之一
  □本报记者  郑学良

  在呼和浩特市说起玉泉区兴隆巷街道清泉街社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长年不断,人人都可参与其中,“有事儿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理念深入人心,社区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截至目前,清泉街社区共有1200多名志愿者,其中,党员志愿者497人。2019年以来,开展志愿服务220多次。

  该社区有居民2732户8800人,其中蒙、回、满、朝鲜和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群众920人。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数多、困难居民多、残疾人多,基础设施差的“三多一差”特点,清泉街社区积极发展志愿服务工作。

  社区按照志愿者的特长组成“赤橙黄绿青蓝紫”7支志愿服务队。赤是党员服务队,橙是便民志愿服务队,黄是五老志愿服务队,绿是文艺志愿服务队,青是青年志愿服务队,蓝是治安志愿服务队,紫是医疗志愿服务队。

  这7支志愿服务队也叫七彩志愿服务队,服务范围覆盖妇女、青少年的维权、法律咨询、卫生、环保、治安巡逻等多个层面,紧紧围绕文明社区建设、市民素质工程、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大型活动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为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建设,不断巩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创建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清泉街社区推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点单”制度,由群众“点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派单”、相关志愿队伍“接单”服务、社会和群众“评单”, 精准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与生产生活需求,有效解决了社区基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供需错位问题。

  “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每年传统节日我们都跟居民一起过。”清泉街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武荷香介绍,每逢传统节日,社区志愿者召集居民群众,街坊邻里团聚在社区活动室,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一起包粽子、打月饼、炸油糕、煮饺子……美食做好后,志愿者还趁热送到老弱病残居民家中。

  一个个紧贴民意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各方资源在融合中同向发力,帮助居民群众实实在在解决难题,汇聚民心,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在清泉街社区各个防控卡点、后勤保障点、信息采集点等都有志愿者的身影,304名志愿者根据服务意向和各自特长,组成信息采集报送组、后勤保障组、卫生清扫组、消杀组、安全保卫组、守卡组、居家隔离物资采购组7个小组,明确分工,有序开展工作。

  “疫情防控中,我看到了志愿者的力量,广大党员、道德模范、七彩志愿服务队都积极参与,为打赢抗疫阻击战起到了关键作用。”武荷香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国际新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全力以赴做实做细 冲刺阶段的各项工作
“有事儿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
今年我区文化和旅游工作 以融合发展为主线
黄河内蒙古段 全线开河
英雄回家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切实做好 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管理工作
五原县干部职工爱心认购滞销河滩大米
疫情期间上网课 如何保护好眼睛?
全区民委系统今年重点做好6项工作
包头镁合金细化剂产品填补行业空白
首府公车公营出租车已减免费用2284.8万元
呼伦贝尔:备春耕农资供应有保障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
刘爱荣: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