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和安村天更蓝水更清

◎徐一鸣(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和安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赵弘

  2019年8月23日   晴

  今天,我来到赵树有和蒋琴老两口家,准备帮他们刷刷墙,并安装新门窗。蒋大娘是个特别和蔼的老太太,总夸我:“徐书记是个好小伙儿,年纪轻轻,踏实肯干,是咱贫困户的贴心人。”

  2015年,赵树有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他家人均收入只有2615元,生活过得相当拮据。2017年,通过产业扶贫,老两口养了2头基础母牛,别看他俩腿脚不方便,但饲养母牛非常精心,起早贪黑照料,还经常到别的养殖户家学习养殖技术。当年,他家母牛就产了两头牛犊,收入18000多元,稳定脱贫。

  我时常想起赵树有脱贫时那激动的样子,他骄傲地拍着自己的衣兜儿:“腰包一下子就鼓起来了。”随后,嘴里还念叨:“老来福,老来福,这不好日子就来了嘛!”

  像赵树有这样的贫困户,在和安村还有很多,他们虽然年纪大了,却不怕苦,不怕累,乐观向上,懂得感恩。正因为如此,我的信心更加充足、思路更加清晰、步履更加坚定。

  2020年4月11日  晴

  垃圾分类是当前我们村的重点工作。在农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这与村民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我与村党支部书记刘昌商量了一下,觉得光靠平日的宣传是不够的,我们决定召开动员大会,让村里的党员、驻村干部等包户联动,带头搞卫生、做表率。

  会议一结束,我们便安排铲车清理了村主道两旁堆积多年的垃圾,又给各家各户发放了垃圾分类宣传单,同时讲解村规民约,引导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进而形成良好习惯。随后,村委会设置了两处新的垃圾集中处理点,还设立了“易腐垃圾”“不可燃垃圾”警示牌,并将垃圾分类平面图张贴在公告栏醒目的地方。

  我想,环境就是民生,让全体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除了要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还要做好思想工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有决心带领工作队把这项工作做好,让和安村的天更蓝、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一户一策 一村一业~~~
~~~
~~~
~~~◎徐一鸣(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和安村第一书记)
~~~
~~~◎讲述者: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新曙光村苏飞小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评论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公益广告
锦山镇为贫困户增收装上“引擎”
芨芨草,致富草
增收有渠道 发展可持续
让和安村天更蓝水更清
【集萃】
我家农产品卖到了大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