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了火车就到家门口

  □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下了火车就到家门口。这对于好多人来说早已不是梦想了,但对于从小在偏僻小山村长大的王清来说的确是个梦想。

  王清是卓资县大榆树乡西壕堑村人,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福安小区王清一家新搬进的两室一厅一卫的楼房,床、沙发、衣柜、冰箱、电视机应有尽有,王清和她的妹妹王娜正在收拾屋子。王清个子不高,身体偏瘦,说话时显得有些羞涩。

  “我们家以前住的是破旧的危房,下雨天漏水,冬天特别冷。有10多亩耕地,因为都是旱地,只能种些饲草和杂粮,养了一些羊。因为我爸有脑梗,妈妈一个人为了生活日夜操劳,一年的收入不到1万元。”王清低声说。

  王清的父亲王五娃,现在卓资县十八台镇金鸡产业园区工作,她的母亲郭小女也在那里上班。

  2017年当地政府通过摸底了解,把王五娃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落实了相关扶持政策。当时刚考上大学的王清获得了每年1万元的教育扶贫补助,王五娃也因病被纳入低保范围,最让他们一家高兴的是他们还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户。

  前不久,王五娃一家从西壕堑村搬到卓资县易地扶贫搬迁城镇集中安置点福安小区,住上了楼房。同时,按照该县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持续的搬迁目标,在政府的引导下,王五娃夫妻俩在金鸡产业园区找到的稳定的工作并脱了贫。

  以往的生活在王清记忆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她说:“以前上学时回家特别不方便,坐1个多小时的火车,下车后要坐40分钟的客车到村里,然后再步行20分钟才能到家。下火车后,如果赶不下午1点40分的最后那趟客车,那就回不了家了。现在不管啥时候回来也不会误车,交通方便了,下了火车就到家门口了!”

  住上不漏雨热乎乎的新房,爸妈都有稳定的收入,外地回家不怕误车,这是王清从小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这“幸福”不是一蹴而就的,她背后包含着众多干部群众为脱贫攻坚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卓资县地处大青山前后山交接地带丘陵区,山多沟深、土地贫瘠、老弱病残多是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在“十三五”时期,共确定易地搬迁人口4520户111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8户6546人,同步搬迁人口1702户4579人。

  易地搬迁主要安置方式有入住幸福院分散安置和依托城镇集中安置两种。城镇集中安置住房共建成5个小区,小区周边有便民超市、药房、银行、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公交车站、高铁站,还有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公园、广场。

  为了让贫困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持续的目标,该县坚持以产业为引领,采取国企投资建厂、民企租赁使用、贫困户享受收益的模式,建成金鸡扶贫项目、冷凉蔬菜加工基地项目、光伏扶贫项目,让1400多名搬迁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

  “小时候想过的好生活,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我学的是金融专业,我比较恋家,毕业以后打算回来工作,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在王清这样的年轻人心里,这“幸福生活”来的确实快了一些,但对于她的祖祖辈辈来说,也许这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等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界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全区开展高速公路 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
下了火车就到家门口
呼伦贝尔: 19个重点行业 实现100%开复工
新奇产业成为亮丽风景
今天我当图书管理员
惠农合作项目 在我区正式启动
木都柴达木村黑猪产业“红”了
征 稿 启 事
“悬旌万里 斗者无疆” 福利彩票销售技能擂台赛等你来战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债权转让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