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鄂托克前旗:深挖红色资源 彰显时代价值

学员抄写“老三篇”。
体验“三同”教学——同吃同住同劳动。
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大场子村新貌。
学员参观农牧业研学点——冷链加工生产线。
内蒙古城川红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城川寨子”食品。
城川红色拓展基地。
  □玉琢 赵永智

  鄂托克前旗红色文化蕴积丰沃,是革命老区之一,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发源地和“试验田”,更是党探索民族区域自治之路的重要起点,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了独有的“红色记忆”,积淀了鄂托克前旗内涵丰富、精神宏阔的红色资源。

  2018年以来,鄂托克前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推进红色研学的政策导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品牌和经济价值,不断放大红色资源优势,推进红色研学融合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着力“建设内蒙古西部红色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取得了积极成效。

  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彰显红色教育价值

  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原则,创造性转化红色资源,修复建设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等7个革命纪念场馆。全速推进的城川红色教育集训中心、国防教育展览馆、青少年研学基地、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人防应急疏散综合训练基地,正在成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的重要依托。规划建设百年民族理论与政策展览馆和民族团结纪念园,倾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课件、必修课程,逐步构建起以城川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红色研学发展格局,红色教育培训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基地累计承接全国29个省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各盟市、旗县等主体班次1139期48728人,其他培训班及学习团队8689个45.3万人次,培训学员总数50.2万人次。

  规范红色教育培训管理

  彰显红色品牌价值

  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挖掘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和民族政策的“试验田”这两块“金字招牌”的核心内涵,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精神研究,着力培育以“民族团结一家亲”“革命理想高于天”为核心内容的红色研学品牌体系。不断创新实物、实景、实例、实事载体,构筑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四段式”培训体系。同时,创新红色研学管理模式,在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城川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制定《红色教育教学管理办法》等配套管理制度,建立“旗委组织部统筹、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承接、文旅集团服务、多个部门联动、多项资源共享”的服务保障体系,一体推进营销推广、师资培养、团队建设、效果评价、安全保障等工作,推动红色研学向更高层次迈进。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先后被确定为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和15个省级培训基地,2019年,分别列入中组部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名录。

  推进红色产业融合发展

  彰显红色资源价值

  紧紧抓住全域旅游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契机,全域发展红色产业,推动红色旅游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整合成立包含文化传媒、景区经营等子公司的文化旅游集团,提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鼓励社会和民营资本投资红色旅游项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建设、运营红色旅游项目。组建成立内蒙古城川红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研发,推出与市场需求衔接、展现红色精神的文创产品,举办了鄂尔多斯首届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加快优秀文创产品项目化落地,激发红色旅游消费市场活力。同时,我们把当地特有的民族食品、民族手工艺品、绿色有机果蔬等有效链接到红色产业链上,构建产、学、研、销一体化的红色产品业态,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让红色资源衍生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直接带动1000多个合作社、农(牧)家乐和1.5万农牧民的就业创业,人均增收1.2万元。2019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特刊
   第06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7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云上103特刊
   第08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特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观察·乌海
   第12版:出彩
鄂托克前旗:深挖红色资源 彰显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