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闷热阴雨的下午,回忆起了童年时一些片段。那些模糊而又清晰、遥远而又恍如昨日的往事一幕一幕的脑海中重演……
我的父亲出生在苏北海边的小渔村,少年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姐姐早嫁,是唯一的哥哥把他拉扯长大,刚满18岁就参军离开了家乡。他从小养成了坚强勇敢、脾气耿直、自主自立、勤劳善良的性格。在部队他吃苦耐劳,勤奋学习,敢打硬仗,成长成为一名连职干部。后来他转业辗转来到了内蒙古,把青春、余生和儿女都奉献给了边疆。
父亲心灵手巧,动手能力特别强。他会做一手好菜,家里修理家电、补自行车胎不用请外人。虽然只念过几天私塾,他还写得一笔好字,特别是毛笔字很有名,逢年过节还给单位、邻居写对联。他甚至还会缝缝补补、裁剪修改衣服、院里垒个鸡窝的小基建等等。
记得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旗里组织元宵节花灯展。我的母亲当时在旗计划生育局工作,负责宣传。当时时间紧,各个单位会做花灯的人又少,实在找不到做参展花灯的人。最后我的母亲就和我父亲商量:“你要不试试?”我父亲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说干就干!他先在白纸上画出个简图,各个关节、部位都衔接牢固。画了一个晚上,我们也没看明白这是个什么形状。我们问他这是什么灯,他说等做出来你们就知道了!我对父亲的话没有丝毫怀疑!反正记得小时候吃带鱼,父亲曾经用带鱼的刺组装出一个仙鹤,特别神奇!
第二天,父亲带着我和姐姐、妹妹三个,上街采购彩纸、灯泡、玻璃、铁丝,又去收集一些竹片、树枝。回来后用菜刀把做龙骨的竹片、树枝都砍好、劈好,开始扎龙骨。那时父亲才40多岁,身强力壮、精力旺盛、动作麻利,花了两三天时间,夜里做到12点多,扎出了2个结结实实的龙骨架子。我们三个高兴得蹦蹦跳跳:很明显是两个大鱼的样子。
接着就都是细活了:父亲一会颜色搭配彩纸,一会剪出个流苏,一会自己用油彩描画出各种图案。乌拉特的冬天那么冷,他还干得满头大汗!大概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两个活灵活现的大鱼灯做成功了:总体是2个胖娃娃抱着两个活蹦乱跳的鲤鱼,底座上写着五个字“计划生育好”,非常符合计生政策宣传!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旗计生局参展的花灯。
等到正月十五那一天去广场布展,父亲用自行车推着两个灯,我们跟在他后面,路过的人看了都赞不绝口。我们三个孩子又蹦又跳,充满了骄傲!到了晚上,虽然寒风凛冽,但是海流图小镇广场上人山人海,华灯齐放。踩高跷、扭秧歌、拢旺火,人声鼎沸,一片祥和幸福的景象。
参观华灯的人络绎不绝,一直到晚上9点多钟。父亲做的华灯高高悬挂,那鱼灯闪耀夺目,鳞片都金光闪闪,鱼眼熠熠生辉。很多人都驻足观赏,指点评论。我们三个孩子就在灯下跑来跑去,等待评选的结果。
到了灯展最后,广场大喇叭播报公布了评委会评比结果:爸爸做的花灯荣获了三等奖!(后来听说一、二等奖都是大型灯)爸爸是个业余选手,能获奖真不容易!我们一家欢呼雀跃,包括我们邻居的一帮孩子也是在寒风中分享我们的快乐。最后,我们冒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尽兴而归!
时间飞逝,一恍之间已经过去30多年。父亲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勇于创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去努力工作和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