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道悠长烁古今

辽墓壁画《备茶图》。
茶叶之路博物馆藏的清代茶叶袋。 本报记者 阿荣 摄
呼和浩特市清代元盛德四合院遗址。元盛德是清代归化城旅蒙商三大商号之一。 本报记者 阿荣 摄
万里茶道茶叶商号。
1918年张库汽车运输线路开通后途经滂北站的汽车。(资料图)
1933年出版的《张库通商》。
  

  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内蒙古,纵横交错的古道,逶迤于绵延山脉,镶嵌于广袤草原,掩映于苍茫戈壁。数百年前的国际贸易运销路线,促进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欧亚草原文化的交往。

  古道悠长,风云百年,驼铃远去,旷古烁今。被称为“草原茶叶之路”的张库大道“始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国”,从张家口出发,通往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并延伸到恰克图(今属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全长1400多公里;闻名遐迩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末,从福建武夷山出发,经张家口,到达库伦,进而经恰克图,延伸至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万里茶道是古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经济、文化国际通道;张库大道是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茶道至张家口,一路汇入张库大道,一路经杀虎口、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等。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珍贵文化遗存

  繁荣两个半世纪的万里茶道,在内蒙古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存。

  商道悠悠,茶香缕缕。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涉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8个省(自治区)。内蒙古是万里茶道重要的交通枢纽、贸易中转站和集散地。这条古道既是朝廷传达政令、军令,使臣、官员和商旅往来的交通干线,也是中原与草原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往来的主要通道。这条国际商道,横跨欧亚大陆,绵延万里,嵌入了一条深深的文脉。

  “张库商道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路段之一,见证了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俄茶叶商贸体系、运行模式和商贾群体生活方式等。”化德县文化研究促进会周锴说。 

  万里茶道从内蒙古经过,逐渐形成纵横交叉的路线,呼和浩特市旧城、包头、巴彦浩特、隆盛庄、多伦、海拉尔都是由于万里茶道而兴起,并构成了一条生机勃勃的贸易路线,是当时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和驼马转运地。内蒙古境内万里茶道、张库大道遗址遗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再现了当年古商道的繁荣。

  内蒙古是万里茶道上唯一毗邻俄蒙的地区,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在万里茶道兴盛的数百年时间里,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成为中国北方较大的商贸地,以大盛魁为代表的万里茶道上的商号,经营范围之广、贸易额之大、获利之多、历时之久,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归化城大盛魁的茶叶,由它设在武夷山的铺子直接采购,经万里茶道运回,重新包装,再向北运出。“当时,大盛魁装砖茶的箱子大小固定,出售的茶最为著名的是‘三九砖茶’,即每箱装39块砖茶,此茶颇受欢迎。还有一箱装36块砖茶,名‘三六砖茶’,专销张家口。‘二四砖茶’专销归化城、包头等地。”内蒙古文物学会王大方说。史料记载大盛魁兴盛之时,有员工六、七千人,骆驼2万峰,驼队运输线路或从归化城出发,过阴山向北进草原,或从张家口沿张库大道到库伦等地。

  元盛德是清代归化城旅蒙商三大商号之一,主要以托运为主,经营皮毛、药材、日用百货等。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元盛德四合院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召后街,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代表了清代归化城民居的建筑特点。

  据史料记载,清代中后期旅蒙商贸易规模发展越来越大,归化城大商号有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义和敦等,年国际国内贸易额均能达到500万两至1000万两白银,一善堂、三合永、庆中长、天裕德、大庆昌、永德魁、元升永等中等规模商号的年贸易额也达到10万两至15万两白银。旅蒙商的货物主要靠骆驼运输,仅归化城就有12家专营运输的驼行,每年出租骆驼7000峰至7500峰。一些大的商号都有自己的驼队。

  有专家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交集的几条线路,它是错综复杂、互相连接、网格化的交通网络。在这个相互交接的网格上,历史上有无数的人和物资在交通线上流动,呼和浩特市就是这张交通网格上重要的节点,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多伦县作为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曾是草原上的贸易中心,过去称多伦诺尔,商业店铺、手工业作坊、会馆、庙宇、民居错落有致,被誉为 “漠南商埠”。当时,河北、山西等地的商人将大批绸缎、布匹、铁器、木材、瓷器、茶叶、烟草、药材、香料等运往多伦,并在多伦收购牲畜、皮毛、蘑菇等,销往中原地区。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铜银器制作、皮毛加工、鞍具制作、糕点制作等手工业久负盛名。特别是铜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器物之精美,享誉中外。据史料记载,18至19世纪,多伦县城人口达到18万,各种商号4000余家。 

  多伦县山西会馆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是晋商聚会、娱乐、议事的场所。会馆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大门、戏楼、仪门、议事厅、正殿等保存完整,其中戏台建筑十分精美。戏台坐南朝北,台基用长方形条石砌筑,台基角落各埋一口大缸,用来提高音量。如今,在戏台后面的墙壁上,仍保留着百余条清代至民国时期在此演出的各戏班留言。山西会馆一方面传播了晋商独具特色的商旅文化,另一方面推动了多伦诺尔商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多伦诺尔商贸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条辐射性、带动性极强的商路,万里茶道还延伸和生发出许多功能性很强的配套设施。沿途有诸多驿站、商铺和旅店等,如滂江站北面又有老贾店,供商队打尖歇脚。在较大的驿站,商队都要休整几日。

  万里茶道是文化、文明、经济、民族、宗教多种元素的融合。历史的驼铃声已远,但万里茶道沿途的风景魅力依然。

  深度整合资源

  在万里茶道繁荣之前,沿线特别是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地区,还是一派旷野茫茫、人烟稀少的景象,随着商贸繁荣,大批人从事水路、陆路运输,使商贸服务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推动了当时的城镇化建设,大批城镇在万里茶道影响下萌芽、发育。如今,铁路、公路和航空早已取代沧桑古道,飞驰的中欧班列、平坦的高速公路和呼啸的飞机成为“世纪动脉”互联互通的纽带,把中蒙俄三国紧紧连接在一起。

  万里茶道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一条重要的人文互通、商旅合作之路。以茶为载体,以文旅为带动,以创新为手段,依托沿线多样化的文化遗产,不断推动沿线城市间人文、旅游、商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万里茶道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

  2012年中蒙俄三国在内蒙古召开第一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2013年,在第二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上,中蒙俄三国达成“‘万里茶道’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共识,并签署《“万里茶道”共同申遗倡议书》。2014年中蒙俄三方就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达成共识,并展开多方面合作。2015年起福建、内蒙古等8个省(自治区)共同发起和推动万里茶道申遗工作。2016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保护工作纳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成立以来,中俄蒙共同开发 “万里茶道(茶叶之路)”国际自驾车、专列、包机、旅游夏令营等系列旅游产品,三国跨境旅游产品和线路日益丰富。2018年中蒙俄三国“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协调会举行,这是三国就万里茶道申遗召开的首次工作协调会议,标志着跨国申遗迈出重要一步……

  万里茶道是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对于欧亚大陆经济、文化发展尤为重要。内蒙古作为万里茶道的核心区域,参与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对于贯彻“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提升内蒙古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万里茶道以积淀深厚的文化为载体,涵盖了深厚的草原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情。万里茶道不仅是一条与古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贸易通道,也是一条跨国黄金旅游线路,更是一条象征开放、文明、友谊的文化纽带。万里茶路文化品牌的打造,对于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调动多方力量、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内蒙古地区对外开放、友好合作、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旅游互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王大方说。

  二连浩特市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连续举办“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走进这里的茶叶之路博物馆,循着灯光,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褪色的清代茶叶袋、泛黄的老品牌茶叶、古朴的饮茶器具……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示着万里茶道曾经的辉煌。

  万里茶道为内蒙古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区将进一步挖掘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再现万里茶道的辉煌。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二连浩特市文化馆、茶叶之路博物馆等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观察·乌海
   第08版:收藏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古道悠长烁古今
用心传承 古老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