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海:“五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

  本报乌海8月9日电  (记者  于海东  郝飚)多年来,作为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乌海市一度饱受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乏力等“成长烦恼”。直面发展困境,产业结构怎么转?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乌海市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

  近年来,乌海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围绕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坚持把优质项目建设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的要素来抓,以“科技提升转”“嫁接改造转”“增量注入转”“结构调优转”“重组做强转”“五转”为抓手,大力引进建设延链、补链的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乌海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进入8月,位于海勃湾工业园区建龙集团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氢基熔融还原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总投资10.9亿元的高端冶金项目,预计10月进入热试车。

  该项目规划建设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是乌海运用“嫁接改造转”理念引进的工业转型标志性项目。建龙集团和内蒙古包钢万腾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重组做强转”方式盘活了原有的200万吨钢铁项目,然后将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嫁接过来,生产市场紧俏的高纯铸造生铁、超高纯特种生铁。

  引进建龙集团不仅盘活了原包钢万腾项目,解决了数千人的就业,更给乌海带来了高端冶金项目,推动了乌海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

  乌海京运通新材料光伏项目是乌海市新引进的一个“增量注入转”项目。企业行政部负责人说,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 6.5GW 的等效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去年项目已经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53亿元。

  这些高质量项目纷纷落地和投产的背后,是该市大力推进“科技提升转”的功劳。近年来,乌海市围绕主导产业,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型城市。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

  乌海市还着力推进“结构调优转”。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环乌海湖、甘德尔山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统筹推进商贸、金融、文化、信息等服务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扭转“一煤独大”的发展格局。

  乌海市还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重组做强转”。推动重点产业整合重组,60万吨以下煤矿加快淘汰整合。积极推进煤焦企业整合重组、技术升级,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2家规模500万吨以上的焦化龙头企业,推动要素集中集聚集约利用,促进经济集约高效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乌海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乌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比全区高13.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首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深度
   第05版:出彩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特别报道
乌海:“五转”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
呼伦贝尔市与内蒙古森工集团 签订地企协同发展战略协议
马术场地障碍公开赛圆满落幕
内蒙古2020“打赢脱贫攻坚战”暨 “弘扬蒙古马精神”主题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开展
乌审旗无定河镇: 文明实践美丽“花” 绘就脱贫攻坚最亮“景”
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松山答卷”
金融“活水”浇开“致富之花”
内蒙古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0例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