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在2016年,张某某任某嘎查委员会委员时,得知通过村里为旱地投保可以获得赔付金,就虚报了50亩旱地,当年粮食绝产,张某某顺理成章骗得了保险赔付金9000元。
张某某坦言,一开始本考虑蒙混过去,但在前不久,她发现本村“三务”公开上网工作越来越规范和制度化,在网络、电视和手机上就能查自己领取的补贴,再加上市纪委监委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一线,对“三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号召村民利用网上“三务”公开的契机,查询领取情况。眼看着可钻的“空子”越来越小,一时间,张某某坐立不安,胆战心惊地过了几天。
“感觉事情瞒不住,要是不主动交代,早晚肯定也会被发现,就决定主动坦白。”张某某流着悔恨的眼泪,如实交代了自己的违纪问题,并上交了违纪款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最终,因张某某属于自主投案自首,且主动交代个人的违纪事实并退还了保险赔付金,经市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从轻处分,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张某某主动交代问题的背后,是乌兰浩特市持续推进“三务”公开提档升级的缩影。近年来,乌兰浩特市纪委监委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大局,以保障人民群众对“三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落脚点,针对“三务”公开工作,不断压实主体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做实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督促基层党组织落实“三务”公开主体责任,通过制定“三务”公开“六个清单”和问责办法,将扶贫领域资金使用、产业项目实施、民生服务等明确为重点公开和基层“微腐败”监督内容。注重将公示栏等传统方式与微信公众号、电视端等“互联网+”公开模式相结合,打造“红城1947”专栏,使群众容易看、看得全、能监督,提升了政策落实情况的透明度、真实性,提高了监管实效。
同时,采取“科技+传统”的双效监管模式,保障“三务”公开工作真正落实落细。“科技”方面,在“三务”公开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网络监管平台,共八个功能模块,从宣传、监督两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利用大数据对各地区、部门上传“三务”公开的时限、内容和相关删除、变更等重要操作进行监督把关;“传统”方面,由各镇街(园区)纪(工)委对嘎查村、社区“三务”公开情况、档案建立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并且不定期成立督查组开展交叉互检,及时发现“三务”公开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截至目前,乌兰浩特市各级三务公开平台数据累计录入信息7.5万余条,访问量达56万余次,对“三务”公开不到位的进行严肃问责,给予党纪处分2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三务’公开网络的覆盖率,继续对电视端平台、网站及大数据监管平台进行健全完善,不断深化和规范权力公开运行,以‘三务’公开为抓手,实现对基层权力使用的精准防控,提升群众满意度。”乌兰浩特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楠 王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