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门口的机杼声

检验。
赶工。
缝制。
扶贫车间。
  □本报记者  钱其鲁  摄影报道

  8月一个炎热的日子,记者来到通辽市库伦旗燊织典服装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工人们顶着高温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清脆地机杼声此起彼伏。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2018年,库伦旗燊织典服装有限公司依托“京蒙”扶贫协作政策,在库伦旗委、旗政府和北京市密云区经信委的帮助支持下,与北京密云区两家服装企业(渔阳服装和诚信制衣)达成共建“扶贫车间”的合作协议,新建库伦旗燊织典服装加工车间项目,广泛吸纳当地及周边地区贫困群众,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劳动收入。

  目前,“扶贫车间”共吸纳当地160余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近60人,每人每年至少增收40000元。通过送岗到门和就近就业的扶贫方式,为广大贫困群众搭建起就业平台,让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既增加了她们的工资性收入,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有力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王刚(包头市土右旗双龙镇壮丁营村第一书记)
~~~
~~~◎讲述者: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琥硕镇四家村常凤龙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评论
“沙漠之舟”驮起牧民小康梦
产业扶贫 要下好“特色棋”
家门口的机杼声
布艺工坊绣出贫困户的幸福生活
【集萃】
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