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原画沙人

阿拉塔毕力格作品《蒙古额吉》。
苏龙嘎作品《阿拉善风情》。
苏龙嘎作品《骆驼》。
阿拉塔毕力格作品《昨天》。
阿拉塔毕力格作品《鸿雁》。
苏龙嘎作品《狼》。
阿拉塔毕力格作品《中国必胜》。
乌日尼勒图制作的沙瓶画。
沙瓶画《蒙古包》。
  □文/图  本报记者  徐跃

  最微小的沙粒,也是最有力量的分子,它们随风飘荡,却具有最强大的叙事能力。这些仿佛具有生命的颗粒,透过沙画师的双手,一扬一撒,凝结成画,演绎出草原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编者

  内蒙古的草原令人神往,内蒙古的沙漠更令人陶醉。来自内蒙古各地的五彩细沙,在画沙人的手中,流成了一首首飘向远方的诗。

  乌日尼勒图:打造瓶子里的草原

  在锡林浩特市中国马都文创园乌日尼勒沙艺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种特色的沙瓶画。沙瓶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需要制作者将各色沙子灌入形态各异的玻璃瓶中,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粘合剂。

  “沙子的可塑性强,用特殊的工具如针、小勺子等,一点儿一点儿填充,勾勒出沙的造型,沙子与沙子挤在一起就构成了骆驼、马、蒙古包,慢慢形成一幅画。” 制作者乌日尼勒图说。

  乌日尼勒图的沙瓶画是用锡林郭勒当地的沙子进行制作,沙子种类大概有30多种。据他介绍,大一些的圆瓶相对容易,而扁瓶内需要双面作画,更需要难度,瓶口越小难度越大。

  在各大视频平台上,有一个叫“沙艺哥”的沙瓶画制作者,拥有上万粉丝,那就是乌日尼勒图。基本上,每晚8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介绍沙画艺术,答疑解惑。

  平时他会将随手捡来的各种玻璃瓶制作成精美的沙瓶画,并将其剪辑成视频更新出来,新颖有趣的视频经常收到数万人点赞。直播带货让乌日尼勒图乐在其中,与网友交流互动,是他最快乐的事。

  乌日尼勒沙瓶画是乌日尼勒图自创的草原特色旅游纪念品,目前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是具有环保属性的艺术品。今年,他又研发出新产品——立体沙雕。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近年来,他多次参加各类展览和比赛,曾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华北东北地区产品创意银奖”、第十届中国美术书画艺术大赛三等奖等。2015年,在内蒙古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得银奖。2018年,他的作品在“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中被意大利贝纳通学术研究基金会永久收藏,并参与了“意向世界”国际巡展。

  乌日尼勒图的家乡在苏尼特草原,所以他的作品主要依托草原文化。将草原的美景浓缩在小小的瓶子当中,沙瓶画作品被人们带到世界各地,就是他的初心和梦想。

  苏龙嘎:沉醉于阿拉善的沙

  与沙画师苏龙嘎相遇,是在一次展览上,作为一名女沙画师,她的作品细腻敏感,展现了查干特莫沙画的别样风情。最让苏龙嘎自豪的,是她来自阿拉善,还有阿拉善的沙。

  “阿拉善的沙子有200多种,各地地质不一样,沙子颜色也不一样,红色沙子来自吉兰泰镇,黑色和棕色沙子来自额济纳旗。有时候,你会感觉很多沙子是一个颜色,其实不是,颜色的细微差别必须要拿在手中进行比对,才能看出来。” 苏龙嘎说。

  “我喜欢用细沙,不喜欢用粗沙。”说到沙画的制作,苏龙嘎兴致勃勃。她介绍,阿拉善查干特莫沙画都是采用阿拉善当地天然沙粒制作,色彩都是纯天然。沙子取来后,要经过筛选。先把主体画出来,然后抹胶、上底色,用沙子把主题全部撒出来。

  “用手工撒出来的沙画,特别自然,动物的毛发栩栩如生。”苏龙嘎说,每个地区的沙画做法都不一样,她制作的沙画都是纯手工撒出来的,不是用笔画出来的。

  阿拉善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苏龙嘎的作品中不仅有动物也有人物,阿拉善的骆驼、风景都是她的灵感来源。在额济纳博物馆,陈列着一幅她创作的长8米、宽1.4米的巨幅皮沙画《东归英雄》,展现了渥巴锡汗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历史故事。

  苏龙嘎从事沙画创作多年,观察到沙画大多制作在木板和纸板上,不方便携带,很多人因此放弃了购买。她潜心研究,对沙画载体进行创新,将沙画和皮画进行结合,创作出了皮沙画,这种沙画不怕卷、不怕摸,更不用担心沙子脱落,实现了顾客远程定做邮寄的需求。

  担任阿拉善少数民族民间艺人协会副秘书长期间,苏龙嘎多次组织开办沙画技能培训班,传授沙画技能,为阿拉善沙画艺术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阿拉塔毕力格:画中有话

  说起浑善达克沙画,没有人不知道阿拉塔毕力格。他将内蒙古沙画带到了世界舞台,目前,他的工艺美术作品被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雕塑专家委员会评审评定,当前的润格已达到3万元/平方尺。

  阿拉塔毕力格的沙画作品代表了内蒙古沙画的较高水平。今年7月,经过测评考试,阿拉塔毕力格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达到了国家艺术职称、国家美术师职称审定标准。

  出生于1982年的阿拉塔毕力格,虽然还只是一位年轻的画师,但对沙画的理解却十分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他土生土长在这里,更是源于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小时候,他就喜欢用沙粒拼出各种形状,长大后,他自创浑善达克沙画,坚持“取一捧沙,植一棵树”的信念,在家乡正蓝旗坚持沙画事业的同时,恢复当地生态,取沙、种树是他工作的常态。

  “沙画另辟蹊径,就地取材,将沙子变害为宝,创造出神奇的沙画作品。” 这是阿拉塔毕力格对沙画的理解。

  “在沙画中你看见了什么?” 阿拉塔毕力格喜欢用沙画讲故事,通过沙画表达一些想法,传达一些东西。

  目前,他担任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文联美术家协会会员。同时,他也是正蓝旗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至今创作了2000多幅沙画作品,徒弟上百人,获得奖项不计其数。曾创作36平尺沙画作品《元上都遗址》,制作162平尺《胡杨林》沙画被认定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幅纯天然沙画作品。2019年,个人沙画作品成功入围人民大会堂展示区。不久前,阿拉塔毕力格用家乡纯天然颜色沙粒制作抗疫沙画作品《中国必胜》,表达自己对抗疫英雄的敬意。

  这些来自内蒙古各地的沙画师们,用家乡的沙子讲述家乡的故事,用最自然、最淳朴的色彩描绘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他们是用沙子绘画的艺术家,也是来自草原的画沙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呼伦贝尔玉石
草原画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