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会在内蒙古大地的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看,广袤的乡村牧野,一个个村庄美丽如画、一座座新居星罗棋布、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处处风光好,村村气象新。
听,壮美的北疆草原,“精准、精准、再精准”“全力以赴、扎实苦干”的号角声催人奋进,全区上下一派奋发向上、喜迎小康的热烈景象。
瞧,忙碌的田间牧场,活跃着干部群众的身影,他们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汗水温润热土,精准发力战贫困,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喜悦。
担当奋进,汇聚攻坚合力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58万户157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0.7万户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0.11%;
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国家级贫困旗县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6545元增加到2019年的12272元,年均增长11%。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凝聚着全区上下奋发进取、务实苦干的共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出党员干部的勇于担当、持之以恒的风姿。
——握指成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扎实开展查漏补缺,全面夯实脱贫基础。目前,全区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到位。今年新排查出危房未解决的826户、1965名贫困人口,自治区提前拨付补助资金,改造任务已全部完工。
——靶向发力,战疫战贫两手硬。
出台《关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制定产业扶贫项目和扶贫车间复工、养殖业上下游企业复产、畅通农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贫困劳动力返岗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向、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等10余项政策措施,推动扶贫干部全部返岗、扶贫项目全部复工、帮扶措施全面落实,努力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
——务求实效,强化跟踪问效抓整改。
以“脱贫攻坚整改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实行问题整改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整改任务按期完成。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月调度通报整改进展,强化督办盯办,建立整改台账、逐项销号,推动整改措施按进度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成员单位组成暗访组,对全区12个盟市、24个重点旗县开展暗访抽查,加强现场指导,督促立行立改。
——真抓实干,作风建设持续深化。
充实调整驻村工作队,驻村总人数达32180人;轮训1336名新选派驻村干部、1106名新上任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干部;完善自治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全面实现信息数据共享联通,切实减轻基层填表报数负担;落实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扶贫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推动各级干部下沉到一线,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是要重锤出击。全区上下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攻坚举措精准落地,贫困地区生机勃发,贫困家庭气象一新。
着眼长远,巩固脱贫成果
一场大病、一次意外、一次大灾都能导致一个普通家庭致贫、返贫。如何突破这些脱贫攻坚的难点?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全国首家防贫预警平台在2019年成功上线。这是全国多地线下开展 “防贫保险”之后,首家上线的“防贫保险”数字解决方案。该系统可复制、易推广,已在47个贫困旗县上线使用,内蒙古探索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又迈出重要的一步。
“察右中旗有边缘户1514户2590人,脱贫监测户198户402人。全旗因病致贫人口达到50.2%、65岁以上常驻人口占比62%,因病致贫比例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低收入人群致贫返贫风险不可忽视。中国银保监会定点帮扶察右中旗以来,我们就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当地实际作为工作的重要立足点,把党建结对带动、金融保障兜底、产业收益护航结合起来,在防止群众新致贫和返贫上下功夫。”中国银保监会派出干部、察右中旗挂职副旗长刘宇说。
2019年5月,在中国银保监会的定点帮扶下,察右中旗政府安排社会帮扶资金284万元,委托太保财险管理防贫保基金开办“基金型”防贫保。
防止返贫“永远在路上”。2020年,察右中旗积极开展防贫保险市场化改革工作,协调相关保险机构开发“商品型”防贫保产品并落实落地,防贫保市场化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精准摸排找出来、动态监测管起来、有效措施扶起来。目前,防贫预警监控平台适合“基金型”“商品型”等不同“防贫保”产品预警监测需要,将简化后的查勘程序和理赔条件嵌入系统,在数据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提高预警和理赔效率。
从上到下部署、由点到面践行,一个个成果、一项项举措、一次次变化,让贫困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镇报马梁村,今年51岁的金显民通过危房改造住进了温暖干净的房子,脸上不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永祥村贫困户李志贤借助“扶贫牛”脱贫,反复念叨是党的好政策温暖了他的心;永红曾是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巴音博日格嘎查贫困户,通过发展骆驼产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巩固脱贫成果。内蒙古紧扣扶贫的“痛点”,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促进转移就业,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贫困地区发展的动力更强、后劲更足。
固本培元,常葆幸福成色
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道老毛道村,一个崭新的产业园十分醒目,它是上京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
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是巴林左旗重点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了来自全旗各地的贫困户175户474人。产业园占地569亩,按照“一房一院一棚一链”的模式建设,建有住房175栋,生产性食用菌冷棚175栋,发菌暖棚40栋。
天刚蒙蒙亮,脱贫产业园内,几个温室大棚已相继亮起了灯。
搬迁户邢树民来得更早一些,给菌棒注水后,他蹲在地上细心观察着作物生长情况。大棚栽的是各种畅销食用菌,第四茬蘑菇已经采摘完毕,菌棒进行注水后只需生长一周左右就可以采摘第五茬。
2017年,邢树民一家住进了产业园,分到了一处小院,有了个全新的家。60平方米的屋子内,水、暖、电、网配套齐全,全家人的生活一下子大变样。
看着满棚的菌棒,邢树民的心里乐开了花:“所有入住户都能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成为食用菌产业链上的一员。我分到了一个棚,还租种了一个棚。今年行情不错,两个棚加起来纯收入上5万没问题。”
一系列举措,勾勒出收官之年行动图——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群众满意度高的扶贫产业。采取菜单式、企业带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抓产业带动,全区50%左右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扎实做好兜底保障。加强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精准实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持续抓好重病、重残“单人保”、纳入低保贫困户“渐退期”等政策落实,确保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兜底保障范围。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全区12.49万贫困人口、5.78万同步搬迁农牧民全部入住新居。重点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分3批下达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补短板资金8.83亿元,支持全区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11个盟市、40个旗县集中安置区水、电、路、暖等基础配套和幼儿园、卫生室、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我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帮扶方式,采取实行奖励积分、设置公益岗位、信用星级评定等手段培育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组织基层乌兰牧骑编排演出脱贫攻坚主题节目,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宣讲扶贫政策,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政策知晓率。
脱贫攻坚,人民至上。一个个拔地而起的产业园、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柏油路、一幢幢崭新舒适的砖瓦房……内蒙古固本培元,擘画出小康生活幸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