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原上崛起一座幸福的城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赤峰在行动
  □本报记者  徐永升

  8月1日,赤峰至京沈高铁喀左站铁路开通运营刚刚满月,一个月来赤峰境内到发旅客量达到14.5万多人次。高铁一通,转换时空!460万赤峰人民无不沉浸在接入全国高铁网的喜悦之中。从赤峰到沈阳,列车运行时间不到3小时,缩短了约7个小时。预计到今年年底,京沈高铁将全线建成通车,赤峰至北京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8.5小时缩短到2.5小时左右。

  赤喀高铁连接京沈高铁,是国家中长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组成部分,与喀左站“牵手”连接东北,与通辽至新民北站客运专线“并肩”汇入北京,成为蒙东交通图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赤喀高铁的通车运营,将使赤峰深度融入北京、沈阳“两小时经济圈”,重塑赤峰经济地理版图。

  打造现代交通体系,是建设“幸福赤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赤峰市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上,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亮点频出。日前,赤峰市委召开七届十一次全会,进一步深入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见诸实践,前行的号角愈发嘹亮。

  “如果说,总书记前两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是为我们发展量身订制的行动纲领,那么,这次重要讲话则是为落实行动纲领提供了方法论支撑。”赤峰市委书记孟宪东说,“全市上下要再学习、再感悟、再出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入心入脑入行,成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展高质量  民生有保障

  如何准确把握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赤峰市党政一班人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讲话精神中,解放思想,达成共识: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够有条件、有财力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赤峰而言,工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随着多措并举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一个多极支撑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正在形成。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赤峰市密集出台支持电子装备制造、医药物流、矿业经济等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激发了优势特色产业潜能。“飞地经济”政策让地处偏远的旗县能共享园区资源,共享工业化的红利。市里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冬季行动”,探索出“赤子峰会”招商引智的新模式,创新了“园中园”招商、标准化厂房招商、商会协会招商等招商机制,两年来引进了1000多个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

  为了实现工业经济的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赤峰举全市之力打造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构建的“一区四园”平台,形成了赤峰的东部工业经济走廊。在这条经济带上,正在建设中的东山工业园区,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这个规划占地22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0多亿元。目前,东山工业园已有入园项目4个,签约落地项目7个,投资总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赤峰高新区也正在向国家级高新区冲刺。

  7月28日,赤峰高新区东山工业园区的金剑铜业高纯铜环保升级项目点火试车。这个总投资52亿元的项目,设计规模为年产40万吨的铜冶炼能力。项目采用先进成熟的“侧吹熔炼+智能数控转炉吹炼+回转式阳极炉精炼”工艺,在提高产能的同时,使废气、废渣、废水的处理能力大幅提升。金剑铜业和园区内已经投产的金峰铜业一道,成为赤峰铜产业的领跑者,随着项目的达产达效,赤峰正向中国北方最大的铜冶炼基地迈进。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转移企业不等于是污染的企业。东山工业园在招商引资中,校正了过去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喜新不厌旧的招商思路,抓住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等诸多机遇的窗口期,引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项目纷至沓来。如今入园落地的11个项目正沿着铜、酸、铝、钢四大产业的链条开枝散叶,茁壮成长。这些项目达产后,产值超过1000亿元,税收超过50亿元,能吸纳就业2万人以上。

  东山工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货运量近7000多万吨,其中的铜、铝、钢、锂电池等项目的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还需要海铁联运来实现。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一扇窗,赤峰市将东山工业园和元宝山工业园规划为次临港产业区。次临港产业区面向锦州、天津等港口城市,与几内亚、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发展了一大批来料加工项目。如今,在次临港产业区,绿色草原和蓝色海洋相拥发展之势锐不可当。

  思想大解放,发展高质量。敢闯敢试的赤峰人,争做蒙东发展的排头兵,如今的工业经济正在蓄势腾飞。目前,赤峰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总量内蒙古领先,百亿元级的医药产业已见雏形,百万吨的铜优势产能即将建成,千万千瓦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加快建设,硫酸化工和生物化工等新型化工产业势头强劲,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正孕育着巨大突破。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情嘱托和严肃要求。赤峰市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认识理解,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赤峰贡献。

  夏季的达里诺尔飞鸟翔集,成群的赤麻鸭、红嘴鸥等水禽来这里繁衍后代,一片勃勃生机。保护区管护员斯琴图,每天都要到湖边巡护3次,看看湖边有没有垃圾,鸟类有没有受伤。为了改变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区在南北河口、湖滨栽种了碱茅等植物,让3万亩盐碱地变成了绿洲,克什克腾旗计划投资2.02亿元,实施10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草原免耕、植树造林、治理已垦撂荒草原、生活垃圾转运站和污水处理站等项目正在同步推进。

  达里诺尔流域治理是赤峰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用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形成了面上保护、点上建设的生态治理格局。面上保护,对国土纵深区域以自然修复为主,出台了《赤峰市地下水保护条例》《赤峰市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条例》两个地方性法规,为生态保护创造了法治化条件。点上建设,对重点生态系统,尤其是老哈河、西拉沐沦河、阴河、达里湖等流域,以及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进行治理,努力打造“山青、沙绿、水净、河畅、湖美”的美丽家园。

  保护草原生态,让草原增绿、牧民增收。2013年以来,全市完成草原生态保护2936万亩、恢复已垦草原16.6万亩、治理沙化草原1180万亩。全市飞播草地保有面积360万亩,人工种植优质牧草160万亩。自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全市每年落实草原生态补奖面积7178万亩,累计落实补奖资金44亿元,惠及127万人。从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间,全市天然草原植被盖度从31.2%增长到60.5%,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010元增长到12620元。

  生态建设的大手笔泼绿,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赤峰市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化林分改造修复、城乡绿化美化和通道绿化“五大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推进高效丰产经济林、樟子松防护林、文冠果元宝枫木油料林、山杏沙棘低产低效林改造、沙化土地林草综合治理“五大基地”建设。仅2019年,赤峰市完成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14.27亿元,完成营造林133.41万亩。如今,赤峰市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7.5%,成为祖国北疆的一颗绿色明珠。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天蓝、水碧、地净的美丽家园。赤峰市在自治区率先制定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扬尘污染控制3个专项工程。实施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提升、主要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等4个专项工程。实施农业投入品零增长、重金属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3个专项工程。如今,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5年持续增加,去年达到342天,百姓们抬头看见蓝天的日子越来越多了。

  现代农牧业  聚变到巨变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20年是精准脱贫收官与乡村振兴对接之年。作为西部地区首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赤峰市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做好机制衔接、规划衔接、政策衔接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振兴。全市集中发展粮、肉、菜、草、果5个主导产业,打造大园区、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创建大品牌,推动农牧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今年4月,赤峰市出台了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这份薄薄的文件背后,是极具含金量的扶持政策。2020年至2022年,全市计划投入87.85亿元,重点用于肉牛种源基地和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培育肉牛新品种,推动基础母牛“扩群增量”。3年内计划新增母牛62万头,建成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肉牛养殖示范园3处,新建肉牛养殖小区470处,新建生态家族牧场2700处。

  市里对肉牛产业的倾力扶持,激发了农村牧区的养牛积极性。来到林西县统部镇,北方活畜交易市场里人欢、车鸣、牛哞,热闹非凡。这个市场辐射内蒙、辽、吉、黑等10多个省市,年交易活畜量近20万头只,交易额近20亿元。背靠大市场,又有政府的扶持,碧流汰村农民李合想扩大养牛规模,准备大干一场。他算了一笔账:一个2岁的牛犊,育肥6个月,每头牛就能纯赚2500元以上,10头牛育肥半年,就能赚2.5万元。

  为了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市里同步实施了优质肉牛种源基地和推广体系建设、龙头企业提升拉动等7个工程,覆盖了肉牛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市里将新建永久性标准化肉牛人工授精站600处,使总数达到2000处。3年内,全市计划完成“粮改饲”150万亩、紫花苜蓿人工牧草100万亩、生产各类青贮饲料900万吨,使全市肉牛全价饲料生产能力达到360万吨。到2022年,全市肉牛存栏将达到300万头,出栏360万头,带动农牧民增收180亿元。

  肉牛为百姓驮来财富,大棚蔬菜让农民种出了好日子。在宁城县一肯中乡万亩茄子园区,毛家窝铺村贫困户刘明启正在大棚里给茄子施肥,“你看这茄子长得黑紫黑紫的,多稀罕人, 这几天大批上市,一个棚一茬下来就能纯赚3万元!”如今,赤峰市设施农业面积171万亩,年产蔬菜460多万吨。目前,全市已建设规模化小区1251处,实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相对集中规模化发展,宁城一肯中万亩尖椒生产基地、松山区公主陵万亩番茄生产基地、喀喇沁王爷府万寿菊等一批生产基地已成为全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标兵。

  设施农业的品牌敲开了市场的大门。如今,“宁城黄瓜”“宁城番茄”“宁城尖椒”“宁城滑子菇”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赤峰蔬菜从此有了国字号的地域身份证。目前全市已有蔬菜交易市场37个,年交易能力150万吨。蔬菜瓜果经济合作组织57个,蔬菜经纪人达到0.6万人。各类贮藏保鲜库138个,蔬菜大中型加工企业17个,消化新鲜蔬菜20万吨,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态势。去年,赤峰市有5家单位被广州市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让赤峰成为全区首个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盟市。

  办好民生事  百姓笑开颜

  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赤峰市在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市里聚焦宜居城市建设、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至今,全市3年来在民生领域投入超过10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比重始终在75%以上。

  “民生城建”绘就幸福家园。今夏,赤峰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这个总投资11亿元的项目,铺设雨水管网80公里,让市民们告别了暴雨后的“看海”模式。打开赤峰中心城区规划图,中环快速路改造、腾飞大道整体改造、城区河道防洪及治理、“两山两园”景观提升等一大批民生城建项目跃然纸上,高铁站周边高端商务区、农业科技园等精品片区也在规划建设中。如今,赤峰市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棚改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中心城区总投资300多亿元的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让更多蜗居中的百姓实现了安居梦。

  发展均衡教育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年,红山区桥北片区的一年级小学生招生人数增加到928人。4年前,这个片区里只有一所能容纳1200人的小学,每个年级招收的学生达到200余名,如今片区里的小学增加到4所,这些学校班额都控制在50至54人之间。为了化解大班额的难题,红山区首先从增建学校、改扩建校舍入手,实施新改扩建学校项目23个,新增学位15300个。同时统筹均衡各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布局和生源质量,避免了择校、择班等不合理的生源配置,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化解大班额是赤峰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城镇挤、农村弱”、中心城区入学难入园难等问题,市本级财政多方筹措资金10亿元,实施了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新改扩建农村牧区校舍17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75万平方米,全面消灭了大通铺和“土炉子、土灶台、土厕所”现象。开工建设42所中小学、73所幼儿园,使农村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中心城区入学难入园难问题有效缓解。市里还深度推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立起一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这几天,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乡东胜村贫困户徐凤杰喜上眉梢。通过旗里组织专场招聘会,他与霍林郭勒市创源金属有限公司签订了5年劳动合同,找到了一份电解工的工作,每月5800元的工资,他很知足。眼下,和他一起参加招聘会的8个乡亲们都已经上岗工作。今年,赤峰市实施农牧民工稳就业“六个一批”工程,通过就地就近安置、市外返岗复工输出等六条渠道,推动农牧民工转移就业工作。截至7月底,全市农牧民工转移就业52.3万人。

  就业稳则民心定、家国安。面对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赤峰市密集出台稳就业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固就业底盘,重点解决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贫困劳动力、复工困难行业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市里全面落实各类就业优先政策,截至7月末,全市共发放社会保险补贴2230.94万元,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7367人,通过阶段性减免、缓缴企业失业保险费为企业减负2520万元,采取“降、免、缓、返、补”的系列阶段性政策,为802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359.90万元,惠及职工6.32万人。为6户困难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70.32万元,惠及职工409人。

  民事未妥、寝食难安。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赤峰市在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的同时,正在以前瞻思维和大局思维,提早对未来五年的工作进行谋划和思考。市里的决策者洞悉发展局势,带着问题去开展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基层群众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融入到“十四五”规划的蓝图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向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致以节日问候和美好祝愿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赤峰在行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评论之二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云上103
   第06版:深度
   第07版:特刊
   第08版:影像力
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布小林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草原上崛起一座幸福的城
百花园中竞相艳
锡林浩特市: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落细落实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
译制片背后的文化融合
蒙古族文化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 在乌兰察布市成立
赛罕区民族小学: 走特色化办学之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