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寸地”变成了“增收园”

  □本报记者  赵弘  实习生  常乐

  门前鸟声鸣、院中菜蔬香,村里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一排排大油豆角藤蔓整齐划一……这是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卧牛河镇四道桥村的一景。“在庭院经济带动下,家园变美了,靠着‘方寸地’,我们增收了。”四道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淑清说。

  2014年,刘淑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稳定脱贫。“我俩有两个学生,大孩子2016年大学毕业了,小孩子今年上高中。我们夫妇俩靠着国家的好政策,承包耕地种植大豆、玉米,两年就脱了贫。”在庭院里侍弄豆角的刘淑清高兴地说。如今,刘淑清家有耕地200多亩、猪20头。今年初,村里提倡庭院里种植大油豆角致富增收,她家也积极参与了。

  走进刘淑清家,庭院里种植的大油豆角挂满枝藤。“我家园子一共3亩地,其中一亩地种了大油豆角,这一亩地给我带来的收益可不小呢。”刘淑清算起了账,“房前屋后的园子地,过去都是俺们种菜养猪、生产自家口粮的地方。今年,村里带领俺们种植起了大油豆角,不仅产量高,而且也不愁卖,村里直接就收走了。种大田一亩地的收入最高也就500元左右,今年园子里的一亩大油豆角就已经卖到了1800元左右。现在架子上还有一些豆角,可以等到成熟之后卖豆角种子,这又是一笔收入。”据刘淑清初步估算,今年她家园子里种的豆角预计一亩地能收入2000元,明年她打算3亩地全都种大油豆角。

  四道桥村位于卧牛河镇西北方向10公里处,常住人口1157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是打工和种地。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四道桥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不求高楼大厦,只求短小精干”的目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的自留地里精耕细作,带领村民种植大油豆角,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村党支部书记韩守财说:“这种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为基地的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多种生产经营,也能让农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居乐业。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要想发展好庭院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后期加工销售都得跟上。”今年9月初,四道桥村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已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为480平方米,包括加工生产车间、冷藏室、保鲜库、速冻车间、产品展厅、检验室等。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韩守财说:“明年我们要建设4个大棚,主要以木耳、滑子菇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为主,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全村致富。”目前,四道桥村与19户脱贫户签订了庭院经济豆角种植合同,种植豆角20余亩,农产品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根根干豆角被打包运出。这片整齐划一的豆角藤蔓在美化村庄的同时,也开启了全村庭院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郑晓梅(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布尔镇六间房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
~~~◎讲述者: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查干敖瑞嘎查 包那顺勿力塔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脱贫攻坚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特刊
“方寸地”变成了“增收园”
足不出户有钱赚
柿子红了
刘润财脱贫那一刻,我的泪溢满眼眶
【集萃】
牛棚也安了监控器,日子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