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呼和浩特海关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自治区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培育形成番茄酱、籽仁类等优势特色出口产业集群。前10个月,自治区出口农产品47.4亿元。
11月25日,在位于“葵花之乡”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大丰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厂区,收储的向日葵原料由传输带送上生产线后,一包包籽仁成品陆续走出车间。
该公司是一家集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生产的葵花和南瓜籽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网络辐射东北、华北、江浙、广东和京津等地区。公司负责人赵杰说:“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落户公司后,借助产业集群的平台效应,我们的出口量同比增长70多个百分点,尤其是熟制籽仁,进一步打开东南亚市场,出口量翻了好几倍。”
据介绍,海关以龙头企业为母体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共享工厂”,吸纳中小微企业和农业合作社进驻,让企业聚沙成塔,推动出口提质增量。这也是今年乌拉特海关顺势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一项新举措。
基于“互联网+”搭建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各大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海关查询、代理报关、出口退税、代收代付、货物境外中转和信保收汇等一站式服务。值得关注的是,平台统一派单分配、统一生产加工、统一订购包装、统一报关报检、统一仓储物流、统一签购订单,由此规范了营商秩序,消除了恶性竞争,实现了企业聚集经营和海关集约监管。
“我们为平台进驻企业提供优先受理申报、优先货物查管、优先出证放行的对口服务,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同时,通过建立境外贸易措施研判、市场风险评估和原产地等优惠政策推送机制,助力产业集群开拓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乌拉特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王涛介绍。
目前,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已搭建2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驻50余家中小微企业,“共享工厂”还新建了6条、年产能达30万吨的自动化生产线。据初步估算,集群效应下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外贸成本1200余万元。
据悉,乌拉特海关在“种、产、销”端采取线性检验监管模式,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竟争力。从种植基地备案审核,到青苗病害监测,再到生产季动态监管和成品出口,做到了‘源头可追溯、查管进车间、流向存底账’,并对标境外检验认证标准,筑牢舌尖上的安全。
此外,乌拉特海关密切关注疫情期间境内外贸易动态和质量安全预警信息,采集、梳理和研判各贸易国政策调整和技术性管制措施,面向出口企业精准推送和宣传介绍,引导企业瞄准市场靶心,规避贸易风险。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优惠政策,提高“经济护照”的签证效能和应用率,让产品在海外快速通关,出得更多、走得更远。据海关统计,1—10月,河套农产品出口值达29.6亿元,同比增长13.47%,占同期内蒙古农产品出口值的62.4%。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海关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提升农产品通关效率上出实招。二连口岸作为对蒙最大的陆路口岸,每年供应着蒙古国约70%的果蔬,是名副其实的果蔬“供给站”。疫情期间,二连海关面向辖区内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调研,围绕企业关心的单证作业效率问题,优化领证流程,精简企业上传的无纸化单据,试点推广检务单证自行归档保管,提高果蔬出口通关效率,打通果蔬出口贸易“绿色快速路”。“水果蔬菜出得快,我们也就不担心冷库存放的成本和水果保质期的问题了。”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段宏启介绍说。
为了提高果蔬出口通关效率,二连海关还不断优化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提供专人专岗专窗驻场监管服务,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优先办理查验放行及出证手续,确保无问题生鲜果蔬即到即验即放,实施“场所施封—通道直放”监管模式,简化核批手续,提升物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