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书香》共4辑40篇文章。辑壹、辑贰主要是作者阅读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以及内蒙古本地作家、艺术家作品的感悟和评论。如《堂堂正正 一代学人》是作者读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的思考,充满了对我国杰出学者陈寅恪的崇敬之情。作者在短短的一篇书评中,对这位学术大师从其思想、著作到人品进行了客观评价,描绘出了陈寅恪充满坎坷的学术追求和人格魅力,对于我们今天很好地继承这位大师的学术遗产不无重要的启迪。读了作者《周海婴:说出那些不平凡的故事——读〈鲁迅与我七十年〉》,我不得不为代林对《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的精彩评论所感佩,如果没有对鲁迅思想及其作品的深入了解,要想写出这样的书评谈何容易。在辑壹中,作者对周一良、王朔等学者作家的评论都是言之有物之论,读来颇受启发。而在这一辑中,代林对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内蒙古书籍装帧艺术家刘嵩柏、摄影家额博的细致品评,则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培育了书评中独秀的一枝。辑贰中对大部分为内蒙古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评论,都体现了对他们的学术、艺术道路及其作品的钦佩、赞赏之情,从中也可窥见内蒙古学术文化工作取得的骄人业绩。另外,代林在这一辑中的《不朽作品 文化传承——读〈绥远1936〉》中,则将读者引入了重温内蒙古近现代史的语境中,使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上世纪30年代的内蒙古,这块前辈及我们生存的热土,增进了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在《醉在书香》一书中,辑贰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的领域乃至分支领域较多,丰富了这本书评集的学术视野。包括除了对学术文化著作、文学作品的评论,如对文化老人贾勋和他的《青城风物过眼录》、对张阿泉作品、对李俊义博士其人其文的评论,还对《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王裕民的书法艺术及画家周鼎的评论,都显示了代林评论领域的广泛性。此外,在《醉在书香》辑贰中,从学术领域来讲,作者还对刘祯及研究、马歆安的《内蒙古回族文化掠影》一书给予高度评价;对“坚守在儿童文化乐园”的张锦贻及其作品给予由衷称赞。还有,在这一辑中也反映了代林多年倾力关注内蒙古文史资料挖掘、整理、出版工作所付出的心血,如《岁月流逝 价值弥彰——浅谈〈旅蒙商大盛魁〉及其文史资料的贡献》一文,对广大读者了解并认识《旅蒙商大盛魁》的历史及在内蒙古的文史资料价值提供了良好导读资料。
《醉在书香》辑叁书评的篇什则为读者打开了新的“悦读”的窗口,读来兴趣盎然,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这是我们要感谢作者的。如《虽是初识如故友》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代宗师丰子恺的女儿丰一吟与作者的书信交往,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代艺术大师的丰子恺及其后代的人文情怀,读后让人感动不已,深受教益。
《仁爱之心 深究之功——〈没眼人〉给口述史写作的启示》一文,则为我们披露了女媒体人亚妮的特殊专业经历,对《没眼人》的书评总结出口述史写作的几点启示,对从事和将要从事口述史写作的人很有裨益。这就是:放下身架下决心,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撰写口述史的基础;放下包袱接地气,与被调查者交心交情打成一片,是保证“口语形态”的前提;放下老套辟蹊径,坚守并秉持正知、正念、正行,这是有价值的口述史的生命。这四条启示对于写好口述史是宝贵的经验。而本辑中的《忧思与行动》等3篇书评,则将书评的目光聚焦于冯骥才与周立民的对谈录《忧思与行动》;《邂逅〈考工记〉》一文则透露出书评作者“树平常心,干平常事,近平淡文,自得其乐”的“悦读”心态;《再读〈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一文为读者大众塑造的是一位来自人民、书写人民、为时代与人民讴歌的“布衣”作家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辑中《且说〈真友心语〉》则对回族学研究提出若干建设性的见解,读来颇受启发。这一辑中的《文人明锐 学术良心——读张承志先生有感》是《醉在书香》的重头书评文章,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描述出了一个别样的张承志。
《醉在书香》辑肆除了《民间文学的时代性升华》一文是为《内蒙古民间故事全书·呼和浩特卷》写的序言,以及《问学求真者的责任与不易——序〈无涯斋文稿〉》和《青城老照片》后记、《岁月留踪》编后记之外,收入本辑的另外5篇,都是关于出版呼和浩特回族史料第七至第十一集方面的,可以说这是本辑的一个特色。此外,这一辑中的《一篇未刊印的说明》,实际是对作者“知己”——内蒙古著名学者、书法大家和收藏家杨鲁安的深情追思之文,读来令人泪目。而收入《醉在书香》最后一篇文章《我的读书实录》则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生命不息、读书不停”的“悦读”者的形象,感人至深。
《醉在书香》所载的每一篇书评都用简洁明快的文字,说出了所读之书的价值和意义,虽然有的评论限于篇幅未能更深入地展开,但是也做到了要言不烦。确实,用一篇文字有限的书评去评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或艺术家或学者及其作品,作者本身需要有相当的功底,在这方面书评者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