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思树》的创作,来源于内蒙古三角山哨所相思树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三角山边防连连长李相恩带队巡逻时突遇洪水,李相恩为救战友被湍急的河水卷走。李相恩的妻子郭凤荣抱着2岁的儿子赶到部队,在丈夫失踪的地方苦苦等待,最终也没有等到丈夫归来。于是,她在丈夫驻守的哨所旁种下一棵樟子松寄托哀思,并独自抚养幼子长大成人的故事。
影片以忠实于故事原型和非虚构的手法,积极把握了“相思树”这一叙事和展开的关键,通过主人公张忠良和诺丽丽、夏小雨和范小罗两代军人的爱情故事,围绕情感之思、爱情之思、家国之思展开交锋和对话,生动诠释了军人、军嫂、军婚中蕴藉的家国情怀。以讲故事的方式告诉观众,天下第一情:唯有忠诚对赤诚。
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守望相思树》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2010年,故事原型郭凤荣病重不起,临终前,她嘱咐儿子:我死后,请将骨灰撒在哈拉哈河,我要和他永远在一起。遵照其遗愿,她的骨灰撒进了丈夫牺牲的哈拉哈河,永远陪伴丈夫驻守边关。影片在结尾处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场景:诺丽丽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边防连的老战士列队告别。
影片中还有一组令人动容的镜头:宁静的夜晚,诺丽丽思念张忠良,台灯下一封家书撕了写、写了撕。最后伏案痛哭,泪流成河汇聚成为一句话:我真的好想你……也许,只有军人、军嫂和军人家属,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含意:“从你离开的那一天起,生命变成了一场漫长的等待。”
在生命垂危之际,电影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让主人公张忠良和诺丽丽得以“今生”重逢。弥留之时,大学毕业被特招参军的儿子来到妈妈的面前:“陆军军官,张心向您报道”,妈妈以“特殊的军礼”含泪微笑回敬儿子庄严庄重的军礼……影片中这一画面集成了张忠良、范小罗、张心三代军人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精神的写实。崇高的军礼神圣而又浩气长存,细小朴实的镜头显现了直抵心灵的力量,令人潸然泪下。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电影创作回归了人的本质。电影主人公边防连连长张忠良用生命告诉世人什么是“赤诚”。影片中,诺丽丽怀孕生产后,张忠良的父亲埋怨:忠良太不像话,让丽丽和孩子足足等了一年也不回来。他的岳父却说:忠良这是在保家卫国,这和平年代边防部队尤为重要。牺牲前,张忠良带队巡逻时,战士劝说他水太深不要过河,但他坚毅地说道:“边境的情况比较复杂,你和老蔫儿都是新兵,经验太少。我和巴图先探一下,你们等着。”主人公张忠良丰富了新时代英雄主义的内涵,以一个边防军人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忠诚”。
《守望相思树》是一部视野有广度、精神有深度、思想有高度、情感有温度的现实主义作品。无论精神内涵还是叙事形式,都显示了发展、奋进的中国正在沉淀、积累出能够反映新时期中国精神的文艺创作素材。《守望相思树》创作团队从立意上充分把握、挖掘了现实题材,提炼中国精神的要义,从宏大叙事经验到微观化处理,从日常生活的琐碎到感性化书写,从爆点十足的战争性影片的叙事到情感深处细微的纯文本描述,都让我们看到了故事原型和创作者赤诚的初心。由此,这部新时期军旅爱情电影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生机和春色。
《守望相思树》是内蒙古电影参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一次质的提升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