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工作在航天一线的钳工,要脚踏实地、心怀感恩、一路向前,时刻秉承‘工匠精神’,努力完成好任务,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郑朝阳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郑朝阳是内蒙古航天红岗机械有限公司四分厂钳工组组长。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为火箭发动机生产工艺装备。这些手工打造的各类型工艺装备,是用来加工连自动化机床都无法满足精度要求的零部件,为航天产品高、精、尖技术保驾护航。
“创新是时代赋予‘工匠精神’的新内涵”。对于“工匠精神”,郑朝阳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工作中,郑朝阳时刻要求自己以最高的标准苦学实干,凭借练就的一双巧手,出色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使用丝锥改制成独特的菱形钻头,实现高强钢小孔精确加工;自制联结套筒刻线工装,使产品生产效率提高5倍;设计改进加工工装,使产品合格率由不足50%提升到100%。
一次,某重点任务刚刚投产,郑朝阳针对该产品研究出刮研技术和装配定位方法,解决了不同材料、不同结构装配间隙难以控制的瓶颈,首次确保了装配间隙小于0.07毫米的设计指标,为特殊材料装配成型提供了新的加工思路和方法,该项技术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
在郑朝阳参与我国首台三维辊弯成型样机研发装配期间,作为项目技能操作带头人,郑朝阳堪称完美的工匠技艺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个个其他企业感到棘手的难题在他手上都迎刃而解,最终产品顺利验收,实现钣金件滚压成型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
郑朝阳默默坚守在航天一线,创新了一个又一个方法,改造了一套又套工艺装备,100多项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他把“工匠精神”镌刻在每一件产品当中,助力企业做好“上天”文章,壮了国威,扬了军威。
“没有每一名航天人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没有他们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坚守,就没有今天我们航天事业的突出成就。”郑朝阳对工匠精神的另一种诠释,就是勇挑重担。
2016年,某关键产品出现问题,设计部门无计可施,便请郑朝阳帮忙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郑朝阳二话没说,立即进入攻关状态,他连续奋战四个昼夜,自制多个特殊工装,在极其受限的空间里找到最合适的装夹位置,通过不断调整四个千斤顶的作用力,成功完成任务。
某新研制产品生产出现卡壳,情况紧急,面对公司领导“能不能干,能不能在次日下午4点前完成”的询问,郑朝阳仔细查看了这一跨工种难题,掷地有声的回答:“能干!能完成!”回到班组,郑朝阳开始排兵布阵、连夜赶制,最终提前1小时交付了合格产品,为企业挽回近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有一次,为了抢时间、赶进度,郑朝阳放弃休息时间连续作业。因为血糖高,等干完活儿直起腰,徒弟们才看见他已经累的脸色煞白、步伐不稳。看到师傅这么辛苦,几个徒弟心疼的眼眶都湿了,大家被他这种精神感动着、鞭策着。
单位部门领导给郑朝阳做过统计,一年中他有310天都在加班,平常加班要干到晚上八、九点钟,赶上急活儿就得到后半夜。在郑朝阳模范作用和“工匠精神”的引领下,钳工组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组里攻关创新氛围浓厚,技能人才层出不穷,工作业绩稳步上升,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自治区“青年安全示范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佳班组”等诸多荣誉称号。2016年,郑朝阳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中的唯一获奖代表,登上自治区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主席台作主题发言;2017年,郑朝阳作为首批“北疆工匠”中的唯一代表,再一次登上表彰大会的发言席。
祖国航天事业走过一甲子,而郑朝阳在方尺钳台旁一站就是32年。在他身上,彰显着扎根企业一线普通共产党员的匠心本色,闪耀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奉献精神。郑朝阳式的“工匠精神”,正有力助推着祖国航天事业在辉煌奋进中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