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兴安岭林区首次利用无人机从空中拍摄到野生动物种群活动

画面中的小白点,就是热成像出现的野生鹿科动物。
翟博士发现了驼鹿的足迹。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玉荣  实习生  马健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架设近千台远红外相机,用以监测野生动物迁徙与种群数量变化,这种守株待兔式的传统监测方法近日被打破,科研团队应用无人机远红外热成像系统首次从空中采集到野生动物种群活动画面。

  1月13日一大早,记者跟随汗马保护区管理局有限公司科研监测科翟鹏辉博士科研团队,从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站出发,挺进核心区。大雪封山后,部分道路积雪达30公分厚,即使是高底盘、大马力的皮卡车也深陷其中,科研人员经过铲雪、推车等一番自救,终于抵达野生动物聚集区。

  沿着野生动物的足迹,趟着没过靴子深的积雪,在林子里,翟博士隐约听到了呦呦鹿鸣声。科研人员赶紧起飞远红外热成像无人机,一边测试设备耐低温情况,一边搜寻野生动物身影。不一会,一群鹿科动物的热成像出现在画面中,这些移动的野生动物呈白色,足有10多只,这种大规模野生动物种群运用传统的、固定的远红外相机很难监测到,这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首次从空中监测到大规模野生动物的活动画面。随着无人机远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应用,把远红外热成像、高光谱、激光雷达等科学技术进一步结合在一起,让大兴安岭林区保护地实现了天地空一体化智能保护监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自治区召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 出资人职责工作部署会
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0年全区新增减税降费 超过310亿元
“十四五”生态文明怎么建?
2019年以来全区 查获假私卷烟3939万支
大兴安岭林区首次利用无人机从空中拍摄到野生动物种群活动
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成功举办 第十四次全行志愿者日活动
内蒙古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5例
2020年全区110报警服务台接警521万余起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