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

  □李佳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高校作为加强青年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主体和重要阵地,既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又肩负为全面依法治国培养高素质法治公民的时代重任,应当把加强新时代法治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全力以赴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强化主体责任是核心。高校法治教育第一责任主体就是高校,要明责知责、履责尽责,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大学生群体法治教育。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加强高校法治教育责任紧紧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体现在行动上,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经费保障,为高质量推进高校法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要不断提升高校法治教育专职教师法治素养和教学水平,打造一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法治理论业务精湛的法治教育队伍,为高质量推进高校法治教育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加强高校法治教育不仅是高校的工作职责,还需积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发挥好教育“主管”作用,积极推进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立足主责,持续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逐步构建协调联动、一体推进的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格局。

  培养法治思维是基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高校法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只有大学生群体从点滴做起,努力提升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才能不断推动高校法治教育向纵深推进。要借助高校法治教育平台,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学习实践活动,加强对常用法律知识、法律条文的掌握,从中明晰可为的底线、明确禁止的红线。要增强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优良素质,以深入学习《民法典》为契机,对涉及个人信息泄露、“校园贷”等侵害自身权益的问题,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真正做到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要提高尊崇法治的自觉性,认真学习宪法这一根本大法,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从青年时代就自觉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真正以实际行动既为高校法治教育一域争光,更为全面依法治国全局添彩。

  创新教育方式是关键。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方式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一方面,在高校常规普法教育基础上,以课堂讲授、传统媒介为依托,充分运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制作一批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微课”,提升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不同层面的课题研究,吸收不同专业、热心法治事业的大学生参与法治相关课题的研究。经常性地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案例分析、观摩“模拟法庭”、开展学术交流研讨等,推动大学生群体交流互动,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此外,也可以积极协调公检法司等部门接收部分在校大学生从事假期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对法治的坚定信仰。

  抓好制度落实是保障。“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加强高校法治教育,要切实抓好现有制度落实。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法律顾问、法治联络员等高校法治教育相关制度的落实,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降低,严格程序不变通,确保不折不扣执行到底。作为直接责任主体,高校应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政治担当、更大的政治责任,全力维护相关教育制度的权威性,真正以培养高素质法治公民的合格答卷来检验高校法治教育的成效。各级主管部门应采取定期调度、实地调研、专项督查等手段,以责促行、跟踪问效,加大对高校法治教育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推动高校法治教育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家园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地方盟市
共建共治共享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以党建为引领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加强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