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疾人专属服务”营造“温馨家园”

  □本报记者  宋阿男  实习生  陈娟

  “有了这个坡道,我就能每天带着老母亲出去买菜、透透风了。”日前,记者在包头市九原区采访,住在龙苑小区62岁的温新全和94岁的老母亲欣喜地给记者介绍从家门口到单元门口的坡道。28岁那年,一场意外导致温新全下肢瘫痪,此后的生活只能与轮椅为伴,他说:“这些年,党和政府真的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他一一指过厨房的白色墙砖、量身定做的低位灶台、卫生间的扶手、3年一换新的轮椅、从门口到单元门口的坡道、还有自己现住的一楼廉租房,“房子很暖和,每年的暖气费只交100多元,剩下都由政府补贴。一到过年前,还会有人上门帮着收拾家。”闻着灶上的肉香,他喜悦地说:“今年又能过个好年!”

  为切实解决12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浴难”和“照护难”等生活难题,九原区残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扎实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结合残疾人家庭实际情况,修建无障碍坡道、盲道,安装扶手、沐浴凳,量身定做低位灶台,为盲人配置语音水壶、电磁炉,为聋哑人安装闪光门铃等等,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去年,九原区完成46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下一步,九原区将积极争取资金,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

  “让残疾人有一个温馨的小家的同时,我们更希望他们能积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九原区残联理事长谢芳介绍道,2020年,投资120万元,在沙河街道万达社区、赛汗街道建华社区、白音席勒街道、萨如拉街道一社区建成四个残疾人“温馨家园”。

  据了解,残疾人“温馨家园”中包含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日间照料室、文体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及康复知识宣讲、心理辅导、生活照料、文体活动等服务。通过为残疾人建立一个温馨的大家,让残疾人以积极心态融入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一有空闲,我就爱来这个康复训练室锻炼,有个活动也愿意凑凑热闹,为了我们行动方便还给加装了电梯。”在万达社区的康复训练室内,肢体三级残疾的张刚正坐在股四头肌训练椅上锻炼着自己的双腿,他说,这个“温馨家园”建得很有意义。“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让残疾人朋友们得到切切实实的帮助。”谢芳说。

  去年,区残联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助残服务领域改革,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服务,使办证周期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在残疾人换证工作中,积极与多方协调,让年初受疫情影响而不能进医院评残,致使换证不及时的残疾人,享受政策补贴不脱节,应享尽享惠残政策。同时,首创包头市首家微信视频残疾评定方法,积极协调医院为远在深圳市看病的王利东进行远程视频评残,真正做到便民服务零距离。此外,区残联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去年为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千秋幼儿园等四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残疾人企业发放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13万元,为九原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发放辅助性就业运营补贴3万元,让他们有信心有底气的坚持创业改变命运。

  让身残者不再独行,让志坚者改变命运。在身患软骨佝偻症的李芳家中,记者看到了一张张惟妙惟肖的画。“我也希望能够通过画画这项才艺实现就业,但我行动不便,也不知道能干些什么。”谈及就业问题,李芳说出了自己的困难与担忧。

  去年,区残联以送培训上门为宗旨,打破往年集中培训模式,农村通过培训+实践模式,聘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现场教学,带着问题学习,切实解决农村残疾人实际所需。城镇职业技能的培训实行多种类的小班制、插班制教学,定制如新媒体视频制作、营养配餐、计算机知识等适合残疾人的培训内容,让残疾人真正在培训中受益,由培训实现就业。

  “今年,我们还将开展‘带岗入户’工作,通过摸排残疾人基本情况,同时筛选出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带着岗位入户为残疾人切实解决就业问题。”谢芳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家园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深受百姓信赖的“街道办”
“残疾人专属服务”营造“温馨家园”
内蒙古体育馆 春节期间部分场馆 免费开放
节前生产忙
18家企业签约助力鄂尔多斯消费扶贫
苏尼特羊肉获评 我区特优级气候 好产品
“育苗达人”的牛年愿景
要闻简报
商都女企业家协会捐助100套 爱心环卫红马甲
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