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熔炉 淬炼信仰

延安民族学院窑洞。
延安民族学院旧址。 本报记者 朝波 摄
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
城川民族学院旧址。
红色课堂。
  □本报记者  丁燕  冯雪玉  王玉琢  薛来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在“革命圣地”延安,有一个名为文化沟的地方,顺着道路迂回向上,路的尽头,一处黄土院子高低错落,28孔土窑洞记录着峥嵘岁月中一批革命志士恰同学少年、为中华民族谋解放的求索之路。

  因革命形势的需要,1941年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把中央党校民族班、中共中央西北工委民族问题研究室、抗日军政大学、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员集中起来,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所专门从事民族教育的院校——延安民族学院。

  延安民族学院是红色的熔炉。来自蒙古族、回族、藏族、彝族、苗族、满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300余名学员,聚首这里,共同学习。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保存说:“当时学员们的主要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经典著作、政治理论,还有民族学方面的知识。”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学员们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延安民族学院创办时,适逢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延安民族学院的师生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学员们有时要到几十里外去开荒种地,有时去除草、送粪。在手工业方面,有的人纺棉花,有的人纺毛线。有的学员学会了打窑洞,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不到半个月的工夫,就可以打成一孔冬暖夏凉的窑洞。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革命根据地学校的重要特点。一方面塑造思想,树立劳动观念,一方面又学到了生产技能,自力更生,改善生活。

  延安民族学院也是培养民族干部的摇篮。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领导下,延安民族学院师生们研究探讨民族自治课题,积极进行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政策的探索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这种探索与实践为日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丰富、完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曾经参与撰写延安大学校史的曾鹿平教授说:“延安民族学院是我党第一所专门培养民族干部的高等院校,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民族高等教育提供了思想理念、方针政策以及干部基础。”

  内蒙古的红色基因在这里孕育和生长。学院设立的几年里,先后有数批蒙古族学员来到这里接受革命洗礼,乌兰夫曾担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长。

  1939年至1942年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党组织先后动员、组织了180多名土默特蒙古族、汉族青年到延安学习。

  不仅仅是蒙古族,到1949年办学结束时,延安民族学院共培养了回族、藏族、苗族、彝族、满族等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数百人。

  这些人是革命的火种,他们怀揣理想和信念奔赴各地,将革命的火种四处播撒,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壮大革命队伍,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滚滚洪流中……

  1943年3月,延安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4年4月从延安大学分出,与三边师范合并为“三边公学”。为了适应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和革命形势蓬勃发展需要,进一步培养蒙古族干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三边公学”迁址到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城川镇。

  1945年3月,学员们在伊克昭盟工委书记赵通儒和学院副院长王铎的带领下来到城川。至此,小镇城川成为了党的民族工作的试验区、探索民族区域自治之路的重要实践地。

  延安民族学院迁到城川后,又动员、吸收了一批学员,他们大多来自离城川较近的农村牧区。

  今天,当我们踏进鄂托克前旗城川小镇会发现,红色基因已经深深植根这片沃土,触目所及都是红色文化的传承。

  内蒙古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孙杰说:“新时代,城川纪念馆、城川民族干部学院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学院办成民族干部党性教育的基地,办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地。”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2002年,鄂托克前旗在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旧址上建立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干部培训基地。

  2017年,在原址上恢复建立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构建起以“党性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目前成为西北地区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

  “红色课堂”“红色体验”“红色活动”“红色经历”,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集培训、参与、体验于一体的红色项目满足了日益增多的培训需求。

  到此培训的学员带着敬仰而来,满载收获而归,他们是新时代的火种,把理想信念再次播撒。

  从延安到城川,民族学院的创办开辟了中国民族教育的新道路,为中国革命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从延安到城川,无数民族干部百炼成钢,他们义无反顾投身无产阶级革命中。星星之火终成燎原烈焰,他们成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栋梁之材。

  从延安到城川,我们如何传承发扬好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孙杰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本色。新时代,内蒙古传承好这笔精神财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弘扬‘蒙古马精神’,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策划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云上103
星星之火 势成燎原
红色熔炉 淬炼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