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银执壶、龙纹银盒。
年代:辽代。
质地:银器。
规格:银执壶口径6厘米,底径6.6厘米,通高20.6厘米,重425.4克;龙纹银盒口径21—21.6厘米,通高15.8厘米,重809.5克。
特点:2012年均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哈拉哈达镇盘羊沟出土。
银执壶分体打制后经焊接成型。壶身为侈口,颈部往回收窄,腹身呈圆弧状,且在腹身的下半部分内收,底部内凹。壶身斜深出一圆管状壶嘴,下部的焊接处贴饰有梅花,另一侧为壶的执柄,同样经焊接而成,稍加装饰掩盖住了焊接痕迹。在其底部一侧边缘处錾刻“德妃宅”,表明了它的出处,且底中部刻有“伊”字,亦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壶盖带有盖钮。
龙纹银盒系锻造而成。银盒分为盒盖和盒身两部分,上下对称、扣合严密,底部圈足外扩,与盒底呈焊接相连状。盒表面为五个圆弧组成的花瓣形,边缘饰有一圈莲花瓣纹,表面圆弧边缘装饰有连珠纹饰,连珠纹内錾刻云纹,中心为一卷曲腾飞的祥龙。银盒斜面装饰有缠枝蔓草纹饰连接飞鸟纹,且五个圆弧处錾刻有五瓣花卉。盒盖和盒身的连接处为呈几何状排列分布的缠枝蔓草与花卉纹饰。盒身下腹部錾刻折枝牡丹纹饰,底部錾刻一圈莲瓣纹饰。
渊源:当时出土了一组辽代银制茶具,除了这把银执壶和龙纹银盒外,还有洗、花口尊、葵口盏托、鎏金盏托、唾盂、茶匙和匜。
这些文物出土的时候,大多因墓室坍塌略有变形,经后期修复才呈现出最初的完整模样,且除了2件文物有纹饰外,其余文物均为素面磨光,这样的装饰风格既反映出辽代初期的上层生活习俗,也清晰地看出当时的锻造工艺特征。
在五代及辽代时期,都沿袭了唐代的饮茶习俗,特别是贵族阶层大多酷爱饮茶,并留下了很多关于饮茶及备茶的壁画。这组茶具从工艺和器型上都沿袭了唐代风格。
从墓葬中出土的墓志和茶具底部的款式,可知墓主人为伊德妃。
关于德妃,史书记载比较简略。根据墓志记述,伊氏在后唐建立之前就嫁给了李存勖,身份是燕国夫人,后被立为德妃。公元926年李存勖死,明宗李亶即位,他遣散了庄宗后宫,德妃回到了家乡汾州。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派大将张敬达征讨坐镇晋阳的石敬瑭,战争很快波及到汾州。后石敬瑭向契丹乞降,耶律德光亲率五万骑兵南下,即墓志所言“大驾亲提锐旅”,后唐军以失败而告终。战后德妃随耶律德光来到契丹,受到了辽朝的厚遇,被安置在怀州(墓志称为“怀美州”)今赤峰市的巴林右旗。
藏所:赤峰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