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勤俭节约的思想 永远不能丢

  □白默岩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自古以来,勤俭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勤俭治邦,才能国富民强;勤俭持家,方能家殷人足;勤俭修身,方谈德行兼备;勤俭治世,必可长盛不衰。勤俭是一种美德,更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自强的强大精神支柱。

  勤俭可兴邦。“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国之兴,不仅需要夜以继日的“勤”,也需要一针一线的“俭”,戒骄戒奢,方可兴邦。古人把勤俭这一文化精神当作“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规范,一个国邦能否长盛不衰,勤俭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历数各朝各代,往往是盛世长歌还未吟唱几代,便因为骄奢淫纵,导致王朝破败。商纣的酒池肉林、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哪怕盛如唐朝,不也是在歌舞升平的丝竹管弦中,迎来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最终走向灭亡了吗?各朝各代,骄横奢靡的腐化行为导致亡国的教训不胜枚举。充分说明,唯有兢兢业业、勤俭治国,方可盛世不衰、国邦兴旺。

  勤俭可治家。“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勤俭是中国人持家治家的基本准则,治家不仅要勤劳,也要节俭,不然就算积攒下千万家业,总有一天会挥霍殆尽。故汉族有 “好逸恶劳者,坐吃山也空”“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壮族有“如果只勤不俭,等于有针无线”“大吃大喝眼前香,细水长流幸福长”,白族也有“绳从细处断,家因节俭富”“浪粮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等,这些谚语都在告诫人们,不管家庭条件富裕与否,都要时刻保持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哪怕是舜禹先贤,也知道“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奢华享乐,只能坐吃山空。勤俭治家,并不是要求家人过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生活,而是把勤俭作为一种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加以实践和传承。勤俭也不仅是为了家庭更富足、生活更幸福,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高尚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的准则。

  勤俭可修身。“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勤俭不仅于国于家大有裨益,而且与个人的得失也休戚相关。经过辛勤劳动,才会明白来之不易,才会懂得勤俭节约;一味安逸享乐,便不懂得珍惜和爱护,进而变成道德败坏的人。所以,勤俭是养成其他美好品德的基础,要想“勤俭兴邦,勤俭治家”,就要厉行勤俭,只有这样,才能以“善心”体察和善待身边的万事万物。个人的勤俭不管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个人而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涵养人的德行。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众勤俭才能引导正确的社会风气,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和价值。相反,则会导致社会奢靡之风盛行,民不聊生、社会动荡。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勤俭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毛泽东提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当时的国人,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正是老一辈人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却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巨大压力。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思想观念里,挥霍浪费、透支消费还颇有市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在个人方面,我们要谨记生活中不能铺张浪费,适当节制个人欲望,节约自然资源,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对于全社会而言,要努力践行勤俭节约,不浪费、不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谋求可持续发展。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要充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群众的勤俭节约意识,倡导“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生态消费观,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促进全体公民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勤俭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和过度消费的抵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勤俭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新风尚,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地方盟市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勤俭节约的思想 永远不能丢
红船精神映初心 百年风华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