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染牧场 “畜”势勃发

  □本报记者  韩雪茹  通讯员  吴振华

  在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给三河牛“建档立卡”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们启动了对红白花三河牛后裔测定和良种牛档案建立工作,所属生产连队配备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地区育种改良的三河牛进行普查、整理、录入。我们还编制了良种牛录入模板,统一、简约、真实地记录三河牛种群状况,逐户逐群清点牲畜,进行详细登记,做到户不漏群、群不漏畜,确保普查数据的详实与准确。”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有限公司畜牧部部长李军说。

  三河牛是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乳肉兼用品种,具有耐寒、耐粗饲、宜放牧、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产奶高、肉质好的特点,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牧业名片。

  普查工作的开展,为恢复和提高三河牛种源的数量,进一步提升三河牛核心群生产性能和种群规模提供了重要数据信息。不仅为推进奶业振兴增加了新动能,使三河牛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还让养殖户的腰包鼓了起来。“大家伙儿都知道养三河牛能挣钱。三河牛产的奶乳脂率高,产奶量也高,真是增收牛、致富牛呀。”养殖户李志军说。

  做好三河牛种群保护和繁育技术推广,只是苏沁农牧场实现“稳牧、兴牧、强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苏沁农牧场紧扣“产业发展、牲畜安全、提质增效”三大任务,不断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奶业振兴,保护天然草场,努力打通安全、节约、绿色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

  该公司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以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为目标,在全公司施行防疫“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对牛、羊、马、猪、狗、禽类等的常态化监管。

  据了解,该公司在每年4个易发疫情重要时间点,发放疫病防控告知单、明白卡、宣传单,全面提升养殖户防疫知识水平。还坚持春秋2遍集中防疫不动摇,做到“集中免疫全覆盖,日常补免保常态”,切实构筑有效免疫屏障。目前,对牲畜的强制免疫密度达100%,计划免疫密度达98%以上,结核病和布鲁氏病检疫达100%,2020年各类疫苗累计注射29.3万头(匹只口)。同时,牲畜常规免疫密度平均98%,口蹄疫、禽流感和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注射免疫密度100%,确保不漏一针、不落一户,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保证了畜群品种质量安全。

  既要腰包鼓起来,也要草原披绿装。

  多年来,苏沁农牧场通过实施人工种草工程和对天然草场采取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牧草补播和施肥等改良工程加快草场植被恢复,防止天然草场退化,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功能、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

  据该公司畜牧兽医服务站负责人马喜平介绍,通过综合施策,苏沁地区草原生产持续改善,天然草场生产优质青干草草量由每亩50-70公斤提高到每亩80-100公斤,牧草平均高度由15-20厘米提高到25-30厘米,植被平均盖度由每平方米500-600株提高到每平方米900-1100株,牧草高度、盖度、产量明显提高,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植物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优质牧草明显增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广告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乡村振兴
   第07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云上103
绿染牧场 “畜”势勃发
我区 出台马铃薯产业 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
〖启示〗
我区 开展粮食保证基金 调研巡查
育新种
我家的牛羊 成了群
巴林左旗 设施蔬菜富农家
商都县 9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 助农增收
看这里!“菜篮子”变成了“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