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锦绣河套绿富同兴

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
美丽的乌梁素海。
小麦机收。
大桦背秋色。
北归的天鹅。
  □本报记者   宝力道   韩继旺   张慧玲

  □图古斯毕力格   贾奕村   特润

  阴山巍峨,守护着千年绿洲丰饶秀美。黄河东流,浇灌出河套沃土万顷良田。

  初夏的八百里河套大地,到处都生长着绿意,奔涌着活力。从麦苗青翠的乡间田野到机声隆隆的加工车间,从商贾云集的农贸市场到创客云集的电商园区……一幅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精美画卷展现在眼前。

  绿色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研究制定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配套办法,集聚绿色发展新动能,开启现代农业发展新征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一条条独具特色的农牧业产业链在田野间不断生长延伸。

  “天赋河套”

  引领现代农业迈上新高度

  初夏,葱郁的绿色铺满田野。临河区元鼎富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与当地的龙头企业签订了1100亩小麦种植订单。负责人王如来说:“我们经营着3000多亩土地,小麦夏收以后再复种西蓝花、白菜和燕麦,其余土地规模化种植玉米、蔬菜和甜菜等农作物,一年能有130多万元纯收入。”

  河套小麦是“塞外粮仓”的当家主粮。近年来,在恒丰、兆丰、中粮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河套小麦种植走出低谷逐年增长,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去年公司销售额达7.4亿元,加工面粉约18万吨,较上年同期均有提升。企业与2万多户农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按企业高标准要求种植的订单小麦面积达到24万多亩。”内蒙古恒丰集团企划项目部经理刘勇介绍说。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新提出“亩均效益论英雄”理念,着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形成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与中国标准化研究所合作,建成了国家级标准化实验室和联合质量管理中心,发布“天赋河套”标准38个品类、94项次,修订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183项,推进157家龙头企业实现“一品一码”追溯管理。

  培育引进恒丰、中粮、河套酒业、鲁花、草原宏宝、伊利、蒙牛、圣牧高科、维信等291家龙头企业,扶持7000多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建立了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作为首批“天赋河套”授权企业,内蒙古旭一牧业公司有机牛肉产品畅销大江南北,带动加入产业链条的村民户均收入超过13万元。

  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民吕平将土地流转给旭一牧业公司,每年有一份土地租金,到公司打工每月领取工薪,家中饲养小牛犊又有一份收入,变成了“三薪”农民。他感慨地说,过去全家靠着20亩地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如今“傍上”龙头企业生活大变样,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从“塞外粮仓”升级为菜品丰富的“天下厨房”,“天赋河套”开启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新路径,成为带动优质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天赋河套”授权的53款优质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带动全市农产品整体溢价15%以上,促进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

  2020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4元,比上年增长8.5%。

  “河套种芯”

  为国家种质资源安全作贡献

  五原县,自治区西部的一个小县城,这里却诞生了国内最大的葵花研究机构——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2020年自主研发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国食葵播种面积的31%以上。

  三瑞农科董事长张永平是土生土长的五原人,带领公司成长为中国向日葵种子行业的领军企业,彻底打败了统治市场多年的“洋种子”,引领了中国向日葵品种杂交化和品质化两次技术革命。

  世界葵花看中国,中国葵花看河套。巴彦淖尔市年种植向日葵400多万亩,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向日葵从这里集散,是名副其实的向日葵产业高地。

  “公司近3年累计投入研发资金8000多万元,在北京和五原县建有分子实验室和博士科研工作站,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食葵品种,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张永平踌躇满志,坚毅中透着自信。

  现在,五原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2024年世界向日葵大会,并以此为契机,投资2.5亿元打造向日葵科技产业园区——中国葵花城。目前,葵花仓储中心投入运营、三胖蛋食品有限公司瓜子及干果加工中心、向日葵技术研究院改扩建工程等正在有序推进。

  “我们希望通过园区建设实现向日葵产业从源头到终端的高标准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种子研发、基地种植、流通贸易、生产加工到文旅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巴彦淖尔市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向日葵科技研发中心和产业辐射中心。”张永平表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农业科研部门、农业企业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培育农业新品种的力度,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兆丰河套面业公司和科研院所合作将常规杂交育种与分子生物技术有效结合,已选育出兆丰5号、巴麦13号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在自有基地和订单户推广种植。科河种业、西蒙种业等公司在玉米种子领域持续发力,已经跻身全国种子市场20强行列。

  西蒙种业公司副总经理贺继军说:“我们公司是专业从事农作物种子的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型企业,年销售各类优质种子1200多万公斤,实现销售额1.6亿元。公司新品种开发取得科研成果43项,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6个,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5000多万亩。”

  从去年5月开始,巴彦淖尔市开始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对沿黄湿地有特色的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推广、转化,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种子收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入库作物种子、地方特色作物种子20000份,土壤标本6665份,植物标本1000份。4.5亿元投资全部完成后,将建成小麦、向日葵、玉米、沙生植物、瓜果蔬菜等多个专项产业园和若干良种繁育基地,

  天赋河套种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静介绍:“依托这里的自然优势,收集、保存、开发利用粮食、瓜果蔬菜、野生沙生植物等种质资源,可以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业的可持续发展。”

  “塞外粮仓”

  升级扩容夯实农业基础

  沐浴着温暖阳光,有着黄河水滋润,临河区狼山镇幸福村和光明村高标准农田内种植的玉米、葵花、瓜菜等农作物你追我赶蓬勃生长。

  去冬今春,这片2.42万亩农田经过大破大立整理改良,实现渠、沟、林、田、路全配套。临河区农牧和科技局技术员刘永介绍,该区今年投资1.46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11万亩,新增耕地5%左右,亩可增产10%以上,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今年,巴彦淖尔市投资11.3亿元实施75.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采用“大破大立”模式进行,一步到位配套节水灌溉工程,同时因地制宜进行水肥一体化、土地平整、盐碱地改良,力争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盐能降的农田高标准。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盐碱地改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配套水平,夯实升级“粮仓”,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40.3万亩,粮食产量55.2亿斤,连续3年保持在5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511.2公斤/亩,较上年增加21.2公斤/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

  “十四五”时期,巴彦淖尔市要把1100万亩耕地全部变为高标准农田。市里做过测算,通过盐碱地改良等工程技术措施,可以大幅提升耕地质量,新增粮食产能50亿斤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河套”。

  “美丽经济”

  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4月23日,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4组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开幕,千亩梨花盛开,一路花香一路景,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春有百花夏有果,秋有番茄冬有园。如今,民主村依托千亩果园、800亩设施农业园、塞上园林观光产业园,打起特色旅游牌,通过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年吸引游客超过30余万人,将瓜果蔬菜卖到全国各地。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7万元左右。

  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张三明介绍,村里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多彩田园”产业发展新路径,打造“一林二养三瓜菜”产业结构,拓宽了百姓增收渠道,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希望的田野,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巴彦淖尔市充分发挥河套田园风光的美景优势,着力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业态,重点打造形成了临河区富强、九庄、民主,五原县联星,杭锦后旗民建等一大批美丽村庄,培育了鲜农、中泰、啸天、八里桥、浩彤、锄禾、金榕等休闲观光产业园区,开发了赏万亩葵海、看风吹麦浪等农事体验活动,乡村旅游渐入佳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巴彦淖尔市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培育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体系,许多村组实现内外兼修美丽嬗变。

  杭锦后旗蛮会镇民生村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一排排新居青砖黛瓦,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夏日,村中的月亮湖波光粼粼、荷花飘香,湖畔草木苍翠,鲜花点点,村里的老人聊天散步,其乐融融。民生村村长郝凤英说:“我们打造民生村人居环境,出发点在乡村名片或者乡村印象上,着力点却是浓浓的乡愁。”

  如今的巴彦淖尔农牧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增收致富的精气神明显提振,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的效应不断显现。

  “一带一路”

  拉动农产品走向国际大市场

  天赋一方好山水,馈赠四季好食物。河套优质特色农畜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巴彦淖尔市,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在杭锦后旗存金商贸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色选机、去石机、提升机等设备全线驱动,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正忙着拣选、计量、包装,分工协作,加班加点赶工生产。

  存金商贸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籽仁类农产品的出口型民营企业,产品远销日韩、西欧和北美等国家。一季度出口497吨,贸易额360.9万美元。公司总经理刘娟介绍说:“我们刚刚接到奥地利订购的80吨南瓜籽订单,货值200多万美元,目前启动了5条生产线,预计10天内完工,保质保量报关出口。”

  据乌拉特海关统计,今年1月到4月,巴彦淖尔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累计出口12.68万吨,同比增长5.3%。出口量占自治区同期农产品出口总量的近七成。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加快构建边境有口岸、内陆有保税物流中心(B型)、对外有中欧班列和北开南拓、东联西进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巴彦淖尔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全市现有农产品出口企业220多家,培育形成籽仁、番茄和脱水蔬菜3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籽仁、番茄、脱水蔬菜、枸杞、羊绒、羊肉6大类46个品种的优质农产品,行销五大洲93个国家和地区。

  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河套特色农产品便捷地走向国际大市场。2020年,巴彦淖尔市克服疫情对农畜产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全市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出口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局面。出口农畜产品43.6万吨,贸易值38.5亿元,同比增长7.9%和9.7%,出口额连续12年居自治区首位。

  田畴似锦,沃野生金。放眼今日巴彦淖尔,“天赋河套”金字招牌声名鹊起,换来了1100万亩平畴沃野粮丰畜壮、瓜香果甜,呈现出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大好景象。步入新时代,这片希望的田野将会更加蓬勃发展,前程似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坚持系统思维 建设美丽家园
锦绣河套绿富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