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顶尖“小工匠”在这里产生

  □本报记者  吕学先  通讯员  郭燕

  6月15日,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在升旗仪式后,向全校师生宣布了刘宇博获得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好消息。这是该校获得的第二个全国一等奖,也是我区在中职比赛中夺得的第三个全国一等奖。

  在这次比赛中,该校学生王乾森、胡文龙获中职组电梯维修保养赛项团体二等奖,乔子耀获焊接技术项目个人三等奖。他们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成为全国顶尖的“小工匠”。

  就此,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校长刘军很自豪:“在职业教育中,他们的光芒一旦被点燃,同样熠熠生辉!”

  17岁的刘宇博接受了校长刘军为他披上的获奖绶带后绽放出开心的笑容。这是他9个月来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换来的成果,此刻的他自信满满:“只要努力,我们可以在职业技能这条道路上精彩逆袭。”

  和刘宇博一样,王乾森、胡文龙、乔子耀,还有很多已经成为大企业优秀工匠的师兄师姐们,用他们的努力和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多年来,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奖项20个、自治区级奖项152个。

  “我们好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社会栋梁。高磊是中国二冶集团的‘首席技师’、蔡春波在内蒙古一机集团的国企A岗……他们可都是拿年薪的!”副校长郝艮虎细数着已经毕业学生的工作业绩。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刘军告诉记者,“小工匠”们的成长异常艰辛,来到这里的孩子们并不意味着不够优秀,而是需要我们用最适合的教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刘宇博在2019年刚入校时,也曾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后来学校给我们开了心理教育和职业规划课程,老师也不断地鼓励我们。当我真正钻进自己的专业时,发现越来越有兴趣,也越来越有动力。”

  “赏识”每一个学生,“多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正是该校的教育理念。

  该校摸索出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办学模式。根据学生们的心理需求,用文明校园评比活动、心理教育构建以及丰富的文体生活让他们活力重现;看到这些孩子们潜藏的优势,该校通过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焊接技术应用等20个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教学,让他们充分发现并发挥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看到这些孩子对未来的期望,学校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专业群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拓宽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办学新途径,为他们铺下最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在这样的职业教育模式下,一代代优秀的“小工匠”从这里走出,也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工匠梦”。

  “成才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职业教育也是适合一部分孩子的最佳途径。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学校、老师们的努力下,职业教育一定大有作为。”该校党委书记李静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5版:特刊
   第07版:首府观察
   第08版:地方盟市
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共识大讲堂暨 内蒙古民革大课堂在呼和浩特举办
我区30余万名高校学生“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呼和浩特坚决遏制 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歪风
全区信访系统掀起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热潮
“机电大王”的“工匠精神”
全国顶尖“小工匠”在这里产生
白红石的“牛心愿”
关于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 围绕减税降费助企发展扩内需 保就业保民生等工作征集问题线索的公告
以赶考姿态奋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