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泉 刘玉涵
见习记者 薛一群
“几年来,我们成功试验种植各类中(蒙)药材新品种50余个,推广道地药材9种,其中乌拉尔甘草、蒙古黄芪,在全国乃至世界享誉盛名!”说起药材种植,奈曼旗国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国安如数家珍。
奈曼旗是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的故乡,有着悠久的中(蒙)药材种植历史。立足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奈曼旗全力推进中(蒙)药材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如今中(蒙)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和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
在奈曼旗沙日浩来镇东沙日浩来嘎查,一望无际的桔梗、甘草、防风等道地药材葱郁繁茂、长势喜人,三三两两的农户在田间除草,一幅乡村宜居宜业的和谐美景映入眼帘。
“甘草、黄芪、苦参、防风、桔梗、黄芩、北沙参、赤芍、北苍术……这些药材曾经是河北省安国市等地的道地药材,现在全部来到奈曼旗‘安家’,成为我们当地的明星产品。”刘国安自豪地说。
从退伍回乡的待业青年,到带头致富的领头雁,刘国安将自己的汗水播撒在了家乡这片热土上。
刚从部队回来时,刘国安经过公推直选成为嘎查党支部副书记,他鼓足干劲决心带领乡亲们找到一条致富路子。当年他率先承包了7个日光温室大棚,分别种植了芹菜、茄子、香瓜等农产品,实现了每亩大棚年纯收入3.5万元,成为全镇设施农业带头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国安到辽宁参加农博会,本想看看新的农产品种植成果,却意外对展台上的中草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能种,我们为什么不能种呢?”
回到家乡,他开始在自己的地里尝试种植,由于种植技术欠缺,最早种出来的药材商品性很差。
“个头小、未经清洗加工,装进麻袋就拿去卖了,根本卖不上价。”
刘国安拿出两捆黄芪展示给记者看,一捆又粗又干净,卖相极好,而另一捆又短又细,就像一把干柴。他说:“这是我们前后种植成果的对比,两捆黄芪在市场上的每斤售价相差一倍呢!”
简单的对比见证了药材从劣到优的转变,更见证了刘国安从药材种植中不断跌倒又爬起来的艰难历程。从那以后,他不断外出学习,广泛吸纳品种、技术、市场信息,让自己成为中草药种植方面的行家里手。
他常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兵的人都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那是我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撑。”正是这样一股子韧劲儿,让他在工作中披荆斩棘,带领乡亲们攻克一个又一个“瓶颈”,爬过一座又一座高山。
■下转第7版 ■上接第1版
“从前是‘求着人买’,现在则是‘供不应求’”。如今,在“耕、种、管、收”方面,刘国安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并先后与河北安国圣山药业、河北承德颈复康药业、赤峰荣兴堂药业等多家药企合作,签订了多个品种订单。他种植的中药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刘国安当初担任村干部时,就想着把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致富。他积极劝说村民加入“奈曼旗本草药材种植合作社”,并为村民们精心设计了6种参与方式:合作经营、土地流转、优先务工、资金入股、庭院入股、土地托管,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加入,甚至可以多项选择,确保每一户都能参与其中。
随着中(蒙)药材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于是在2015年8月,刘国安的奈曼旗国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万众期待中成立。
年过60岁的李会和老伴儿王树芝,从2016年开始就在刘国安的公司打工。他说:“我每月打工收入近4000元,我家流转出去的50亩土地每亩每年还能拿到500元的土地流转费。”在家门口,老两口就能轻轻松松挣年薪。
这几年,随着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刘国安相继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中药研究所等多家院所实施校企合作,进行了多个课题的实验研究,试种了上百种重要品种,获得了大量种植数据。因为他想让更多人买上好药材,吃上放心药。
“诚信、绿色、健康”是刘国安为自己制定的经营理念,也是他从事这项事业的初心。
当下,刘国安正计划着延长产业链条,对药材进行深加工,推进药材饮片加工项目建设。他的目标是争取在3年时间内把基地打造成为国家中(蒙)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在奈曼旗,中草药种植不仅是拉动当地经济的一驾马车,更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剂良药。药方对症,药效明显。参与其中的农牧民们在与中草药打交道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用勤劳的双手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