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无炭锅炉” 享“绿色幸福”

  □本报记者  张慧玲 

  “说起我们村最幸福的事,可能就是村里有了集中供暖,家家户户冬天不用再买煤点炉子,像住在城里一样,家里又暖和又干净。”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七社村民王子珍对村里供暖方式的改变赞不绝口。

  该村的集中供暖,是利用生物质供热取代传统燃煤供热方式。镇里的“无炭锅炉”给村里供上了大暖,使得这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再增“幸福”指数。

  “近200平方米的房子每年冬天要烧掉10吨煤,但暖气还是‘喂不饱’,温度忽高忽低,家里忽冷忽热,且每天半夜得起来加炭,实在操磨人。如今供大暖,费用只需要买煤钱的一半,家里没有煤灰,院里没有柴草,每天早晨出门都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村子里再不似以前那样到处都弥漫着煤烟味儿了。” 王子珍说,“去年冬天,我家一直保持在28摄氏度,家里温暖又干净。”

  听了王子珍的话,我们在一个大烟囱下找到了“绿色幸福”的源头。库房里成垛的柴火代替了煤炭,自动输送带将整车的庄稼秸秆和枯枝烂叶“喂”到一台新式锅炉里。“这就是我们在2020年实施的生物质供热制肥发电项目,也是全市首个以生物质为燃料的大暖供暖锅炉,目前总供热面积达到12万多平方米,除镇区外还辐射到哈达图淖尔村、纳林希里村共700多户居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鑫说。

  红庆河镇是全市的农牧业大镇,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再加上这些年生态治理有效,全镇累计栽种了33147公顷沙柳、柠条等树种,年产生物质资源2万吨。

  由于不知道怎么利用,村民抱着个聚宝盆,却生不出金子来,在生物质资源上获利甚微,还不利于沙柳的平茬抚育。而全镇的供热年需煤量近6000吨,每户农牧民不仅需要支付取暖费用,大量的排渣排气对环境也是一大损害。

  2020年,红庆河镇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找到了新“算法”:建成了生物质供热制肥发电一期项目。这个“无炭锅炉”一年可消耗5000吨生物质。以前无处安放的树枝、秸秆等杂物,代替煤炭成了生物质燃料,有效解决排渣排气等环保问题。而经锅炉燃烧后的固体木炭渣和草木灰以及水除尘捕获的木醋液、水溶矿物等元素,可生产高效有机肥2000吨,应用于绿色有机种植。

  张鑫介绍,下一步的二期项目,拟加入2兆瓦发电项目及5000吨可降解包装产品项目,形成1.5亿元产值的绿色封闭循环产业。

  红庆河镇生物质供热项目建成后,不仅让50万亩沙柳、柠条永葆生机,每个供暖季,通过购买当地平茬的沙柳和柠条,预计为农牧民带来175万元的经济收入。生物质供热成本采暖每平米18元,与煤价持平,木炭渣和草木灰制肥2000吨,每吨2200元,可盈利440万元,原有的灰渣清场费用被制肥代替,节约了运行费用。

  “我们村7个社,2020年已有5个社实现了集中供大暖,2021年就能全覆盖。”张鑫说,“可以说,生物质综合利用,成就了我们村的‘绿色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号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观察·锡林郭勒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用“无炭锅炉” 享“绿色幸福”
【速览】
云南放流 50万尾土著鱼
“世外桃源”闻鹿鸣
这里的古树名木 有了“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