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出处】
张九龄(唐)《西江夜行》
【释义】
《西江夜行》是一首描写月夜思乡之情的古诗,空旷的天宇、明月、夜晚,鹤鸣都能唤起人的思乡之情。在这样的夜晚,诗人夜行,满腔溢起浓浓的思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其意思是说: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
【启悟】
故乡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深的牵挂,距之越远,思之越切。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只言片语,都能引起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月是故乡明”,一轮明月,牵动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述说着每个人心中深深的故乡情。人人都爱故乡的月亮,人人都觉得故乡的月亮总比外面的月亮更圆更大。其实,千古一明月,照耀古今人。古今中外,大家同赏一轮明月,因为人的心境不同,便觉得月亮似乎也有了区别。离开了故乡,对于故乡的一切就疏远了,很难再见,于是记忆中故乡的一切便会越来越美好,连带故乡明月也分外的与众不同。这便是游子的心境。
在我国,月亮很早就与思念亲人、怀念故乡联系在一起。而中秋月,既圆且明,又处于万物开始变得萧索的仲秋季节,更容易触动人的心弦。由天上月圆延及人间团圆,成为人们萦绕难去的情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升华了团圆的含义,团圆不再仅仅是面对面的把酒言欢,亦是同一轮明月下的天涯共此时。到南宋末年,中秋节的团圆内涵已从个人的悲欢离合上升到国家的层面。诗人刘辰翁的《水调歌头》里“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的诗句,就承载着对收复故国的渴望。
而如今,由团圆而团聚而团结,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让人们从内心生长出对亲人、乡土和国家、民族的爱,并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的幸福,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团聚、团圆、团结,带来了安康幸福和希望,带来了家庭的和谐与国家的安定。我们应珍惜中华儿女的亲情,珍惜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血脉联系。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14亿中华儿女共有一个家,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哈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