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助“老漂族”走出身心漂泊困境

  □戴先任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不断增大,很多年轻人到大城市或异地工作成了“北漂”“广漂”。一部分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候鸟式”离家到陌生城市居住,他们这个群体被称为“老漂族”。随着“老漂族”数量的增多,他们在异地他乡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和生活难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老漂族”大多有着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他们大半辈子生活的地方是“熟人社会”,到了异地他乡一下子进入“陌生人社会”,往往很难适应,对新城市也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由于年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老漂族”不可避免地会和当地人存在“不合拍”的地方,导致价值分歧与文化冲突。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融入数字化生活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异地就医的费用报销问题,亦困扰着不少“老漂族”,他们生病就医往往要经过繁杂的报销流程,无形中增加了异地就医的成本。同时针对老年人权益保障,一些地方也存在政策相互“打架”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老年流动人口近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面对越来越庞大的“老漂族”群体,如何让他们走出漂泊困境,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让“老漂族”走出漂泊困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就要多给予“老漂族”一些制度温暖,如增加对随迁老人的政策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均等化;打通城乡户籍间的民生政策壁垒,让“老漂族”在各方面都能享受到与当地户籍老人一样的待遇。解决“老漂族”的现实困难,不仅有利于“老漂族”本身,对于来到城市定居和工作的年轻人群体也是民生利好,能够化解他们的许多担忧。

  对于“老漂族”的子女而言,则应做好对老人的精神关怀和生活照顾。很多年轻人在忙碌的工作中总是忽视了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也忽视了他们面临的困难。作为子女,除了腾出时间来关心老年人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搭建好友圈、老乡圈等方式,让老人们有沟通的渠道、倾诉的地方。“老漂族”们像“候鸟”一样背井离乡,为孩子“漂”进陌生的城市,子女有义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城市,给他们的心灵安个家。

  让“老漂族”更好融入城市,享受晚年生活,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尊重和回应“老漂族”的利益诉求与精神需要,不仅需要家庭的调适与改变,也需要城市张开怀抱,认同“老漂族”的价值。给“老漂族”应有的尊重,让他们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继续发挥光与热的他们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与善待,才能让“老漂族”走出身心漂泊的双重困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乡村振兴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专题
践行初心使命 续写新的荣光
摒弃急功近利 脚踏实地前行
岂可区别对待
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帮助“老漂族”走出身心漂泊困境
压实责任 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