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一批典型案例,据报道,此次通报的7个典型案例以及第二轮第三批通报的40个典型案例中,责任空转出现频率最高,绝大多数案例存在主体责任弱化、日常监管缺失、落实要求打折等问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令人震惊的是,在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历经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背景下,仍有一些地方置若罔闻、顶风而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出现“责任落实挂空挡、应对考核造假象、整改敷衍走过场”等问题,不仅严重偏离了党中央决策部署,也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创伤,更助长了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等歪风邪气。
越是艰难的工作,越需要踏实的作风。生态环境保护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要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层层压实的“生态责任链”串起环环相扣的“制度保护链”。现实中,有的地方没有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上,处处考虑自己的“小九九”,对淘汰落后产能和重污染企业持“暧昧”态度,对“纳税大户”监管执法偏宽松软;有的地方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和闯关心态,认为“督察是一阵风”,出现弄虚作假、厌战情绪等不良现象……这些情况虽是少数,却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保持“零容忍”态度,出现一起就查处一起,决不能姑息迁就。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生态环境保护,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相关政策的落实容不得任何变通、折扣。只有“瞪起眼来”真问责、严问责,对责任人员应追尽追、一追到底,才能防止“责任空转”,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如果以“过关”心态来敷衍应付,花样再多也“过不了关”,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行百里者半九十,难走的是后半程。生态环境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永不停歇、久久为功。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水绿山青,方得金山银山。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绷紧责任弦,完善责任链条,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