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两者缺一不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哪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会出问题。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凝聚人心的基础。只有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会有牢固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谋发展、奔小康,在改革发展中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增进了各族人民福祉。但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获得感并不直接等同于认同感,经济社会发展并不能自然而然带来民族团结,在“管好肚子”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管好脑子”,否则就会出现我们“管肚子”、别人“管脑子”的情况,就可能产生肚子吃得越饱、离心倾向越强的问题。
1947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加快现代化内蒙古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征程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着力将“大写意”变为“工笔画”,扎实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各族干部群众的心灵深处,必将进一步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