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包头市对人才的服务保障政策,孩子进入了心仪的学校,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内蒙古一机集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于庆峰凭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负责人和自治区“草原英才”两项荣誉,申请获得包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卡”,顺利享受到持卡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服务。和于庆峰一样深有感触的还有青年人才田润泽,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享受到了人才公寓政策。“公寓地理位置非常好,房租第1年免费、第2年半价,第3年正常付房租也不贵,刚参加工作,这项服务给了我缓冲和过渡的时间。”田润泽说,包头市给了他像家一样的感觉。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在追逐人才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气候条件等影响,我区曾有着难以言说的人才流失之痛。近年来,内蒙古转变人才工作理念,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整合各种服务资源,织密人才服务网络,不断增强“硬实力”、完善“软环境”,全力培育拴心留人“沃土”,竭力让人才享受高质量的礼遇。
——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出台《关于加快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人才生产生活提供 “一站式”快捷服务,对急需紧缺高端人才提供“定制式”服务。建立 “绿色通道”协调机制,人才引进所在地党委组织部门、人社部门协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保证引进人才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营造礼敬人才、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此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人才服务,完善人才网、人才库建设,促进人才信息与各类产业项目信息畅通共享。
——推进院士人选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柔性引才、党政人才引育、企业人才扶持、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层人才发展、高校毕业生服务内蒙古8项人才计划。其中,每年从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草原英才”领军人才等群体中, 选拔1至3名有潜力可参选院士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重点培养,对入选人才每人给予500万元经费支持。对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急需人才,打破地域、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采取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办法柔性引进。利用我区与教育部“部区合建”内蒙古大学的契机,以教育部直管高校领导干部“轮岗”或服务基层、自治区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到我区高校任职。强化40岁以下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青年人才培养,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增加10名培养名额。对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以3年为周期,每年给予5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持。
——用心用情联系服务专家。调整补充自治区党委常委联系服务专家名单,扩大自治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围绕团结、引领、服务专家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专家学术休假、国情研修等活动,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政治凝聚、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定期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求才号角吹响,内蒙古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用心,向全社会传递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满满诚意。全区各地将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一系列创新实践具体而有力。
呼和浩特市推出“青城人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父母养老等一揽子精准精细、贴心周到的服务;鄂尔多斯市引导市、旗(区)财政每年设立超过1亿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责成专人定期通过电话询问、网络跟踪、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人才需求,以“一对一”“店小二”式服务,让人才在点滴间感受城市温度;赤峰市建立高层次人才支撑评聘保障机制,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发挥职称评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导向作用,对高层次人才优先评聘、调剂保障,让高层次人才发展有空间、晋升有渠道。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内蒙古敞开怀抱,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深耕发展有了最佳“后援”,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培养造就,智力引擎动能澎湃、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