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辽市: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  郭洪申

  累计解决民生实事问题1.9万件次、受益群众54万余人;建成绿色矿山93家;粮食总产量227亿斤、牲畜存栏1160万头只;新签约千万元以上招商项目180个,总签约额1339亿元;投入资金13.4亿元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回首“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串串数字让人感慨,催人奋进。2021年,通辽市坚定自觉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总方向、大构架下谋划推动通辽发展,坚持把绿色转型、开放创新作为战略方向,把扬长避短、培优增效作为重大原则,把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作为关键举措,把人民至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核心目标,把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基本前提,把净化政治生态、提振干部状态作为基础保障,坚决有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走好第一步,迈出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这一年,通辽市强化教育引导,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学习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思、跟党走”,累计解决民生实事问题1.9万件次、受益群众54万余人,切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这一年通辽市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铝镍硅绿色新材料基地、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七大重点目标任务。

  这一年,通辽市牢记“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重要嘱托,严格遵循主体功能定位,主动服从服务发展大局。强力推进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快欧投行科尔沁沙地治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天然草原恢复和修复、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年度任务,建成绿色矿山93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西辽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电解铝烟气超低排放系统覆盖全行业,农业“四控”等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实施能耗“双控”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全社会节能诊断,全面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分步淘汰低效产能,实现能耗双控“双绿”。

  这一年,通辽市找准服务“两个基地”建设的切入点,培育具有本地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突出抓好农牧业种子工程,持续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快补齐标准化育肥和规模化加工的短板,建设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粮食总产量227亿斤、牲畜存栏1160万头只。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深化增量配电改革,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提高新能源装机和消费占比,实施龙马重工、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全年能源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争取新能源建设规模174.7万千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建成投产玉米生物企业20家,苏氨酸、土霉素等产品占据全国市场1/3以上份额;推动铝镍硅新材料基地提档升级,发展铝箔、高端铝基材料等深加工产品,中高端产品比重持续提升。出台文旅融合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积极创建5A级景区,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品质不断提升;完善主城区五大物流平台,成立锦州港驻通辽办事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辽至齐齐哈尔、赤峰至通辽至长春等高铁项目深入推进,通辽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引绰济辽工程顺利实施,辽西北支线、乌兰哈达、引嫩济霍等重大引调蓄水工程有序推进,实施标准化厂房、智慧园区等工业园区建设项目58个,5G基站等“新基建”项目取得新进展。

  这一年,通辽市一以贯之深化改革开放,凝神聚力狠抓创新驱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全力推进144项重点改革任务,已完成或深入推进127项,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年行动计划,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组织30个市直部门作出公开承诺,推行“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模式和“政务会客厅”等载体,16个重点领域245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在全区率先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跨层级审批,优化营商环境“五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这一年,通辽市全方位强化开放招商,深度融入东北振兴,主动加强与沈阳、长春等城市的对接合作,积极参与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强化京蒙协作项目对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行全员招商、常年招商,制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飞地经济”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强化项目落地服务,优化“项目管家”服务机制,截至11月末全市新签约千万元以上招商项目180个,总签约额1339亿元。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制定实施了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推进研发机构、科技平台“双百”培育计划,■下转第3版  ■上接第2版  重点扶持培育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验收,自治区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01个。

  这一年,通辽市认真落实自治区建设蒙东“双子星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工作要求,签订通辽、赤峰协同发展备忘录,推动生态环保互动共治、产业升级互促共进、基础设施互联共建、公共服务互通共享。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市政基础支撑力、公共服务供给力,组建城市发展集团,积极推动城市更新,开展城市体检试点工作,实施棚户区改造1086套、老旧小区改造181个,市医院新院区、图书馆、科技馆、内蒙古民族大学新校区和一批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物流园区、六大商圈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成功复牌。

  这一年,通辽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短板,研究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推进10项重点任务,改造农村牧区危房1735户,100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整合投入13.4亿元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深化京蒙协作和对口帮扶,全市选派840支驻村工作队、1816名干部驻村帮扶。

  这一年,通辽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事业,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截至去年11月末,城镇新增就业10721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7.5%,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控制目标0.36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就业1.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95%,农牧民稳定转移就业3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8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临时救助封顶线由2万元提高至5万元,高标准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0所,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人口全覆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排查整顿校外培训机构304家。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提升工程,新建续建公办幼儿园13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66%,全市范围内推行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阳光招生”“均衡分班”。实施健康通辽行动,深化“三医”改革,组建3个城市医疗集团、21个县域医共体,建成急救分站37个,基本建成城镇“20分钟急救圈”和乡村“30分钟急救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从严落实工作责任和防控措施,扎实做好满洲里关联疫情防控阻击,及时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全市核酸检测机构增加到39家,累计接种新冠疫苗500万剂次。

  这一年,通辽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以案促改全面修复净化政治生态集中专项行动。坚定不移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召开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和6个专项方案,设立工作专班专责推进,全力推进五项重点任务和金融领域专项整治,标本兼治重塑政治生态、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推进“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统筹加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推进“五面红旗”和“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顺利完成市旗镇党委和嘎查村、社区“两委”换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纠治“四风”,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3458件,立案976件,查办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立案99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53人。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通辽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通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特刊
用艺术的方式,呈现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美好愿景
全国疫情形势如何? 春节“米袋子”“菜篮子”怎样保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来了
万份“爱心餐” 温暖抗疫人
国家卫健委回应西安孕妇流产等事件: 决不能以任何借口推诿拒收群众就医
一切如往常一样——青海门源6.9级地震震后首日见闻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手控遥操作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试验
通辽市: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守为民情怀 更加奋发有为 坚定不移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